识字怎么写?别小看这个细节,法律文书里错一个字可能吃大亏!

普法百科2个月前 (09-13)5

原创文章内容:

“知识的‘识’怎么写?”——这问题听起来像小学生作业,但在法律行业里,错一个字可能直接翻车。

识字怎么写?别小看这个细节,法律文书里错一个字可能吃大亏!

“识”字由“讠”(言字旁)和“只”组成,看似简单,可一旦在合同、诉状里写成“知认”“知识”甚至“职识”,轻则闹笑话,重则引发歧义纠纷,比如某借贷合同把“共同债务识别”误写为“共同债务职别”,债务人当场咬文嚼字拒还款,法官还得抠字眼判语义。

法律文书讲究“一字千金”,连最高法判例都强调:“关键术语错误可导致条款无效”(参考(2019)最高法民终xxX号),为啥?因为“识”字背后是“确认认知”的法律效力——签名是“识认”条款,笔录是“识记”事实,错一个字,可能动摇证据链。


以案说法:

2021年某股权转让案中,甲方在协议中将“标的公司资产识别清单”误写成“资产知道清单”,乙方事后主张“知道≠确认”,拒绝承担隐性债务,法院最终认定:“知道”仅表达信息获取,“识别”才含法律确认意思,因用词不当导致条款模糊,判决甲方承担70%责任。


法条链接:

《民法典》第142条:“意思表示的解释应结合词句、相关条款及交易习惯确定真实意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90条:“文书制作中的重大笔误可能影响证据效力”


律师总结:

  1. “识”字是法律动作:它代表主动审查确认,比“知”更具法律严肃性;
  2. 文书要“三查”:查字形(偏旁部首)、查词义(法律术语)、查语境(是否产生歧义);
  3. 细节魔鬼论:曾有个案子因把“身份证识别”写成“身份证知道”,导致人脸核验程序被推翻——别让错别字成为你的“阿喀琉斯之踵”。

下次提笔时,不妨默念:“言”出必慎,“只”字千钧。

识字怎么写?别小看这个细节,法律文书里错一个字可能吃大亏!,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社保不交了,能退出吗?律师教你合法操作
« 上一篇2个月前 (09-13)
预约离婚后,到底多久才能领到离婚证?
下一篇 »2个月前 (09-13)
×
13
2025 09

识字怎么写?别小看这个细节,法律文书里错一个字可能吃大亏!

原创文章内容: “知识的‘识’怎么写?”——这问题听起来像小学生作业,但在法律行业里,错一个字可能直接翻...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