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性骚扰,法律到底怎么判?3分钟读懂关键点!
性骚扰怎么判?法律如何“亮剑”?
“性骚扰”这个词,很多人觉得离自己很远,但现实中职场、社交甚至网络上的越界行为,可能已经踩了法律红线,法律究竟如何定性性骚扰?判罚标准又是什么?
性骚扰的认定核心是“违背他人意愿的性暗示行为”,根据《民法典》第1010条,言语挑逗、肢体接触、发送露骨信息等,只要让对方感到不适,都可能构成性骚扰。
判罚关键看三点:
- 证据链是否完整:聊天记录、监控录像、证人证言缺一不可。
- 行为恶劣程度:偶发“擦边球”和长期骚扰,量刑天差地别。
- 受害者实际影响:是否导致心理创伤、影响工作生活。
现实中,多数案件以民事赔偿和解,但若涉及暴力胁迫(如强行搂抱),可能升级为刑事案件,最高可判5年(《刑法》237条强制猥亵罪)。
以案说法:职场微信骚扰,一条消息赔了5万
2022年上海某案中,男上司多次给女下属发“想你”“身材真好”等消息,女员工保留截图并起诉,法院认定构成性骚扰,判决赔偿5万元精神损失费。
此案启示:
- 网络骚扰同样违法,截图就是铁证。
- 企业若未及时处理(如开除骚扰者),需连带赔偿。
法条链接:这些法律条款要牢记
- 《民法典》第1010条:禁止性骚扰,明确维权依据。
-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0条:用人单位需建立反性骚扰机制。
- 《刑法》第237条:强制猥亵罪,最高判5年;若聚众或当众猥亵,刑期翻倍。
律师总结:维权记住3步走
- 固定证据:录音、录像、截图,第一时间保存。
- 大胆说不:明确拒绝并告知对方已违法。
- 双线维权:向公司投诉+报警或起诉,增加胜算。
最后提醒:性骚扰不是“小题大做”,法律会为勇敢者撑腰,如果你或身边人正遭遇困扰,沉默只会纵容恶行,行动起来才是破局关键。
(本文案例为真实事件改编,法律条款引用现行法规,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
排版建议加粗+色块区分段落,关键法条用红色标注,案例部分增加灰色底纹突出,全文口语化但保持专业度,避免生硬法条堆砌。
遭遇性骚扰,法律到底怎么判?3分钟读懂关键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上学与抚养权和户口吗
« 上一篇33秒前
怎样更能拿的抚养权
下一篇 »31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