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以什么形式起诉
法律解析: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应以书面形式起诉,即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但实践中书面起诉更为常见和...
劳动争议诉讼当事人具有特定性、对立性、恒定性和关联性等性质。
特定性:劳动争议诉讼当事人是特定的主体,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这是由劳动关系的本质所决定的。用人单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而劳动者则是指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自然人。这种特定性将劳动争议诉讼与其他类型的民事诉讼区分开来,其他民事诉讼可能涉及各种不同类型的主体,如公民之间、法人之间等。
对立性:在劳动争议诉讼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利益往往是对立的。用人单位可能希望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而劳动者则追求更高的工资待遇、更好的工作条件和职业发展机会。这种利益对立导致双方在劳动争议中处于不同的立场,在诉讼过程中会通过举证、辩论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例如,在工资支付争议中,用人单位可能主张已经按照规定支付了工资,而劳动者则可能认为用人单位存在拖欠或克扣工资的情况。
恒定性:劳动争议诉讼当事人的地位具有恒定性,即原告只能是劳动者或用人单位,被告也只能是相对方,不能互换。这与一般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地位可以互换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劳动争议是基于劳动关系产生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是相对固定的,其权利和义务也是由劳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
关联性:劳动争议诉讼当事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体现在劳动关系的存续期间,还贯穿于劳动争议的产生、处理和解决的全过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例如,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会直接影响劳动者的工作行为和权益,而劳动者的工作表现也会影响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在劳动争议诉讼中,双方的主张和证据也往往相互关联,一方的证据可能会对另一方的主张产生影响。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二条
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
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
本文来源:https://www.falvce.com法律解析: 劳动争议诉讼当事人具有特定性、对立性、恒定性和关联性等性质。 特定性:劳动争议诉讼当事人是特...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