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
法律解析: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法所确立的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务关系是指提供劳务的一方为需要的一方以劳动形式提供劳动活动,而需要方支付约定报酬的社会关系。二者在主体、待遇、...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主要从主体、从属性、待遇、适用法律等方面进行界定。劳动关系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较强的从属性,劳动者享受多种待遇且受劳动法律法规调整;劳务关系主体多样,双方是平等的民事关系,劳务提供者按约定获取报酬,主要受民事法律调整。
主体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确定的,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用人单位主要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而劳务关系的主体是不确定的,可能是法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自然人之间的关系,还可能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关系。例如,某公司请一个退休的技术人员来做项目指导,这就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形成的劳务关系。
从属性不同:劳动关系具有较强的从属性,劳动者是用人单位的成员,需要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监督,在用人单位的指挥下进行工作。比如,劳动者要按照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和工作流程进行工作。而劳务关系中,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系。劳务提供者只需按照约定完成工作任务即可,工作的自主性相对较大。
待遇不同:劳动关系中,劳动者除了获得工资报酬外,还享有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而劳务关系中,劳务提供者一般仅根据双方约定获得劳务报酬,不享受用人单位的其他福利待遇。
适用法律不同:劳动关系主要由劳动法律法规调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务关系则主要受民事法律调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处理劳务纠纷时,主要依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和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
合同形式不同:劳动关系一般要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劳务关系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订立合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劳务关系可能只是双方口头约定工作内容和报酬等事项。
综上所述,通过对主体、从属性、待遇、适用法律和合同形式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可以较为准确地界定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本文来源:https://www.falvce.com法律解析: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主要从主体、从属性、待遇、适用法律等方面进行界定。劳动关系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