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起诉了还能借到网贷吗?真相和风险都在这
“律师,我因为之前的债务纠纷被起诉了,现在急用钱周转,还能从网贷借到钱吗?” 说实话,听到这个问题我挺揪心的,被起诉本身就已经是不小的压力,再加上资金紧张,确实容易让人慌了神,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个话...
最近朋友圈、微信群里总能看到一些“老赖名单”——某某人借钱不还,身份证打码、手持借条的照片被疯转,配上“大家避雷”“此人无信”的标签,看着挺解气,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照片是真的吗?转发的人有没有法律风险?我们普通人遇到借钱不还,到底能不能这么干?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掰扯清楚这件事。

先说结论:不是所有网上传的“老赖照”都真实可信,而未经核实就随意传播,轻则侵权,重则坐牢。
现实中确实有不少人被欠钱后气不过,一怒之下把对方的个人信息、聊天记录甚至偷拍的照片发到网上,想靠舆论施压,这种心情我能理解,但方式错了,后果可能比被欠钱还严重。
咱们得搞明白什么叫“老赖”,法律上没有“老赖”这个说法,准确讲叫“失信被执行人”,是法院经过判决、执行程序后,确认有履行能力却拒不还款的人,才会被列入“失信名单”,这种名单由法院统一发布,信息权威、程序严谨。
而你在群里看到的那些“手持借条+身份证”的照片,有几个关键问题:
去年浙江有个案子特别典型,小王借给朋友5万块,到期不还,催讨无果后一气之下,在抖音发了段视频:曝光对方姓名、住址、电话,还贴出微信聊天记录和对方吃饭的照片,配文“警惕身边的老赖”。
结果这位“老赖”其实是暂时经济困难,正在筹钱,看到视频后名誉受损,丢了工作,直接起诉小王侵犯名誉权,法院审理后认定:小王未通过合法途径维权,擅自公开他人信息,构成侵权,判赔精神损害抚慰金3万元,并在平台公开道歉。
你看,本是受害者,最后反而成了被告,钱没要回来,还倒贴三万,多憋屈?
换句话说:你以为只是发个朋友圈,实际上可能踩到了刑事红线。
遇到借钱不还,生气很正常,但千万别让情绪主导行动,真正聪明的人,不是靠曝光泄愤,而是靠法律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给你几个实用建议:
法律从不鼓励以暴制暴,它保护的是程序正义下的合法权益。
你想要的不是一时痛快,而是实实在在把钱拿回来,同时保住自己的清白和底线,这才是成年人解决问题的方式。
下次再看到“老赖照片”,先问自己一句:
这张图,经得起法庭质证吗?
如果你不确定,那就别转,也别发。
沉默,有时候比发声更有力。
最近朋友圈、微信群里总能看到一些“老赖名单”——某某人借钱不还,身份证打码、手持借条的照片被疯转,配上“大家避...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