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照片网上疯传,借钱不还真能曝光吗?真相和风险一次说清!

金融债务34秒前1

最近朋友圈、微信群里总能看到一些“老赖名单”——某某人借钱不还,身份证打码、手持借条的照片被疯转,配上“大家避雷”“此人无信”的标签,看着挺解气,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照片是真的吗?转发的人有没有法律风险?我们普通人遇到借钱不还,到底能不能这么干?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掰扯清楚这件事。

老赖照片网上疯传,借钱不还真能曝光吗?真相和风险一次说清!


先说结论:不是所有网上传的“老赖照”都真实可信,而未经核实就随意传播,轻则侵权,重则坐牢。

现实中确实有不少人被欠钱后气不过,一怒之下把对方的个人信息、聊天记录甚至偷拍的照片发到网上,想靠舆论施压,这种心情我能理解,但方式错了,后果可能比被欠钱还严重。

咱们得搞明白什么叫“老赖”,法律上没有“老赖”这个说法,准确讲叫“失信被执行人”,是法院经过判决、执行程序后,确认有履行能力却拒不还款的人,才会被列入“失信名单”,这种名单由法院统一发布,信息权威、程序严谨。

而你在群里看到的那些“手持借条+身份证”的照片,有几个关键问题:

  1. 真实性难辨:照片可以P,借条可能是伪造的,身份信息也可能被盗用,你转发的时候,以为是在伸张正义,其实可能正在帮别人网暴无辜者。
  2. 来源合法性存疑:这些信息是怎么来的?如果是偷录、偷拍、窃取通讯记录,本身就违法了。
  3. 传播即侵权:哪怕对方真是欠钱不还,你公开他个人信息,已经侵犯了《民法典》里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一旦对方起诉,你得赔钱道歉,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 以案说法:一张截图换来三万赔偿

去年浙江有个案子特别典型,小王借给朋友5万块,到期不还,催讨无果后一气之下,在抖音发了段视频:曝光对方姓名、住址、电话,还贴出微信聊天记录和对方吃饭的照片,配文“警惕身边的老赖”。

结果这位“老赖”其实是暂时经济困难,正在筹钱,看到视频后名誉受损,丢了工作,直接起诉小王侵犯名誉权,法院审理后认定:小王未通过合法途径维权,擅自公开他人信息,构成侵权,判赔精神损害抚慰金3万元,并在平台公开道歉。

你看,本是受害者,最后反而成了被告,钱没要回来,还倒贴三万,多憋屈?


⚖️ 法条链接(别嫌枯燥,这是护身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换句话说:你以为只是发个朋友圈,实际上可能踩到了刑事红线。


✍️ 律师总结:理性维权,才是真正的底气

遇到借钱不还,生气很正常,但千万别让情绪主导行动,真正聪明的人,不是靠曝光泄愤,而是靠法律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给你几个实用建议:

  1. 证据固定要趁早: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借条原件,全部保存好,最好做个公证。
  2. 先协商,再发律师函:有时候对方不是不想还,是忘了或拖着,一封正式的催款函,往往比朋友圈喊话更有效。
  3. 果断起诉,申请强制执行:只要证据充分,法院立案门槛很低,胜诉后申请列入失信名单,这才是合法的“曝光”。
  4. 别碰个人信息这根高压线:无论多恨,别公开对方身份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这不是正义,是越界。

法律从不鼓励以暴制暴,它保护的是程序正义下的合法权益。

你想要的不是一时痛快,而是实实在在把钱拿回来,同时保住自己的清白和底线,这才是成年人解决问题的方式。

下次再看到“老赖照片”,先问自己一句:
这张图,经得起法庭质证吗?
如果你不确定,那就别转,也别发。
沉默,有时候比发声更有力。

老赖照片网上疯传,借钱不还真能曝光吗?真相和风险一次说清!,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在沈阳怎么聘请律师?遇到法律纠纷怎么办?
« 上一篇3分钟前
×
26
2025 11

老赖照片网上疯传,借钱不还真能曝光吗?真相和风险一次说清!

最近朋友圈、微信群里总能看到一些“老赖名单”——某某人借钱不还,身份证打码、手持借条的照片被疯转,配上“大家避...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