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多久算老赖?欠多少会被列入失信名单?
朋友借了你两万块,说好三个月就还,结果一拖就是一年,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连人影都找不着了?你心里憋屈,想告他“老赖”,可又拿不准——到底欠多少钱、拖多久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老赖”?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
咱们平时谁还没个急用钱的时候?朋友开口借几千,亲戚张嘴要几万,碍于情面,咬咬牙也就借了,可最怕的是啥?不是对方一时周转不开,而是——钱借出去了,人也找不到了。
“等我发工资就还你。”
“下个月一定结清!”
……
结果呢?一年两年过去了,微信不回,电话拉黑,朋友圈照常更新吃喝玩乐,这时候你心里火大,忍不住问一句:这人到底算不算“老赖”?借多少钱不还才会被法律制裁?

今天咱就掰开揉碎说清楚——到底借多少钱不还,才算“老赖”?会不会坐牢?要不要上征信?还能不能坐高铁?
首先得澄清一个误区:“老赖”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它不是一个道德标签,也不是谁都能随便扣的帽子,在法律上,真正的“老赖”叫“失信被执行人”——这个称呼是有明确定义的。
简单说:
你借钱不还,对方起诉你,法院判决你还钱,你有履行能力却拒不执行——这才叫“老赖”。
注意三个关键词:
✅ 被起诉了
✅ 法院判你还钱
✅ 你有钱但就是不还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只是口头借钱没打借条,或者对方还没走法律程序,那顶多算“欠债不还”,还不构成“老赖”。
很多人以为:是不是欠得越多越容易成老赖?比如十万八万才会上黑名单?错!
法律上没有“最低金额”门槛。
哪怕你只借了5000块,只要经过法院判决,你有能力还却不还,照样可以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我之前办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借给同事8000块,打了借条,催了一年没还,最后起诉,法院判对方十日内还款,结果人家直接失联,申请人申请强制执行后,法院查到对方名下有车、有存款,却故意转移财产,这个人被列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连买高铁票都被拦下。
所以你看,金额大小不是关键,关键是“有没有履行判决义务”。
一旦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可不是光丢脸那么简单,现实中的惩罚是实打实的:
别觉得夸张,真有人因为躲债被判刑,我去年代理的一个执行案,被执行人把公司账户的钱转到老婆名下,自己装穷,结果法院调银行流水,证据确凿,最后以拒执罪移送公安,人进了看守所,出来第一件事就是还钱。
案件背景:小李借给前同事3000元应急,微信转账,备注“借款”,对方承诺一个月还,结果半年没动静,小李发信息,对方装失忆;打电话,直接拉黑。
小李来咨询我:“这么点钱,法院管吗?” 我说:“管!关键是你得留证据。”
我们做了三件事:
法院很快立案,对方没出庭,缺席判决支持小李诉求,判决生效后,对方仍不还钱,我们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查到他名下有微信余额和一张信用卡额度,立即冻结,并将其列入失信名单。
两周后,对方主动联系小李道歉还款,还多给了500当利息,为啥?因为他要去三亚旅游,买不了机票。
你看,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法律从不纵容“耍无赖”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61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1条: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应当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刑法》第313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后我想说句掏心窝的话:借钱时讲情面,讨债时就得讲法律。
你不催,不代表他忘了;你不告,不代表他怕了,有些人就是吃准了你“不好意思撕破脸”,才敢肆无忌惮地拖、赖、躲。
🔹 借钱一定要留证据(借条+转账记录);
🔹 到期不还,先书面催告;
🔹 没用?直接起诉,别犹豫;
🔹 判了不执行?申请强制执行,把他送上“老赖榜”。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你越早行动,越能守住底线,也越能让那些想当“老赖”的人明白:
欠债不还,真的会付出代价。
别再问“借多少才算老赖”了。
真正的问题是:你的钱,值得被尊重吗?
咱们平时谁还没个急用钱的时候?朋友开口借几千,亲戚张嘴要几万,碍于情面,咬咬牙也就借了,可最怕的是啥?不是对方...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