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要几个月去鉴定
一、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要几个月去鉴定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时间依据受伤部位和恢复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在治疗终结后进行鉴定。 对于肢体损伤,如骨折等,通常在受伤后3至6个月可以进行鉴定。因为此时骨折基...
工伤鉴定伤残时间分不同情况。一般需等伤情相对稳定后进行,但停工留薪期最长不超过24个月,经确认可适当延长。通常骨折类在3-6个月左右,神经损伤类可能需6-12个月甚至更久。
工伤鉴定伤残是确定工伤职工伤残程度的重要环节。根据相关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停工留薪期是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期限。一般情况下,停工留薪期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也就是说,从发生工伤开始计算,停工留薪期最长可达24个月。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只要伤情相对稳定就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不同的工伤伤情,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不同。例如骨折,如果是简单的四肢骨折,在经过治疗后,一般3 6个月左右骨折部位会基本愈合,此时可以进行。但如果是复杂的粉碎性骨折或者涉及关节等重要部位的骨折,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鉴定时间也会相应推迟。
对于神经损伤类的工伤,由于神经的恢复比较缓慢,可能需要6 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确定最终的恢复情况,所以这类工伤的伤残鉴定时间通常会更靠后。
职工要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需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鉴定委员会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二十一条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保险条例》 第二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falvce.com法律解析: 工伤鉴定伤残时间分不同情况。一般需等伤情相对稳定后进行,但停工留薪期最长不超过24个月,经确认...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