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时称兄道弟,还钱时装死失联?教你三招狠招治老赖!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人——开口借钱时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兄弟,急用五万,月底一定还!”结果到期一问,电话不接、微信拉黑,再发消息就变成“在忙”“忘了”“手头紧”,最气人的是,他还活得比你滋润:朋友圈晒旅...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张嘴借钱,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兄弟,周转三个月,利息随你定!”结果三个月变三年,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连朋友圈都给你屏蔽了,更气人的是,你在社交平台一发催债动态,他还跳出来指责你“不够义气”“破坏关系”,这种人,我们俗称“老赖”,而他们的经典操作,借时信誓旦旦,还时人间蒸发”。
那问题来了:老赖曝光有用吗?把他的名字、照片、欠条发到网上,能逼他还钱吗?会不会反被他告侵犯名誉权?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普通人面对借钱不还的老赖,到底该怎么打这场“持久战”。

先说结论:单纯在朋友圈、抖音、微博上公开对方信息,某某某欠我两万不还”,这种行为风险极高,搞不好反而变成你违法。
为什么?因为即便人家欠钱不还,他也享有基本的人格权,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和隐私权,你要是没走法律程序,直接把人家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全家福照片一股脑发出去,哪怕你说的是事实,法院也可能认定你构成侵犯名誉权或隐私权,最后不但钱没要回来,还得赔人家精神损失费。
但!这不代表你就只能干瞪眼,关键在于:怎么合法地“曝光”,让压力精准落在老赖身上,而不是让自己踩雷。
很多人不知道,国家其实早就建了一套“官方曝光机制”——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俗称“老赖黑名单”。
一旦你通过法院起诉胜诉,对方拒不履行判决,你申请强制执行后,法院可以依法将对方纳入失信名单,这时候,他的名字、身份证号(部分隐藏)、欠款金额、执行案号全都会被公开上网,全国可查。
不仅如此,他还会被限制高消费:坐不了高铁、飞机,住不了星级酒店,子女不能上高收费私立学校,甚至当不了公务员、评不了职称。
这才是真正的“社会性死亡”。
与其自己在小红书发长文控诉,不如踏踏实实走法律程序,一旦进入执行阶段,国家替你曝光,比你自己喊一万句都管用。
别慌,我给你整理了一套实用、接地气的操作流程,照着做,成功率翻倍:
第一步:固定证据
借条有没有?微信聊天记录删了吗?转账记录留着吗?
仅有口头承诺不行,必须有书面凭证+资金交付证明,微信说“借你五万”,但你用现金给的,没证据,打官司也难赢。
第二步:正式催告
别一上来就撕破脸,发一条正式的书面催款通知,注明借款时间、金额、约定还款日,并明确告知“若X日内未还,将依法追责”,这一步既能施压,也能作为后续诉讼中的“催收证据”。
第三步:起诉+保全
到法院立案,同时申请财产保全,如果知道他有车、有房、有存款,赶紧让法院冻结,很多老赖一看到账户被封,立马就怂了,主动联系和解。
第四步:申请执行+纳入失信
判决生效后还不还?立刻申请强制执行,向执行法官提供线索:他开什么车、在哪上班、有没有房产,一旦查实有财产却拒不履行,法院就会把他“送进去”——失信名单+限高令,安排得明明白白。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特别典型,当事人李女士借给闺蜜8万元应急,对方说“半年内连本带息还清”,还写了借条,结果五年过去了,电话不接,见面装不认识。
李女士一开始也在朋友圈发过控诉文,结果对方反手一个“诽谤”投诉,搞得她灰头土脸,后来找到我,我们迅速收集证据,起诉并胜诉,执行阶段发现对方名下有一辆宝马,常年出入高档会所。
我们立即申请纳入失信名单,法院发出限高令,结果不到一个月,她在机场准备飞三亚度假时,被系统自动拦截——买不了机票,那一刻她终于慌了,主动打电话求和解,三天内还清本金加利息。
你看,真正的震慑,从来不是靠舆论审判,而是靠法律利剑出鞘。
面对老赖,愤怒是正常的,但别让情绪主导行动。朋友圈曝光换不来钱,只会让你陷入被动;而一张法院传票,可能比十次催债电话都有效。
✅ 借钱一定要写借条,注明利息、还款日、身份信息;
✅ 转账尽量用银行或微信/支付宝,留下流水;
✅ 催收要留痕,书面通知比口头唠叨更有法律效力;
✅ 打官司不是最后手段,而是最高效的解决方式。
这个社会不缺讲情义的人,但更需要懂规则的人,当你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那些曾经嚣张的老赖,终将在制度的铁网前低头。
别怕麻烦,你的每一步坚持,都是在为正义加码。
借钱时称兄道弟,还钱时装失联?老赖曝光有用吗,怎么治才最狠?,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张嘴借钱,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兄弟,周转三个月,利息随你定!”结果三个月变三年,...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