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养和收养有什么区别
法律解析: 领养和收养本质上意思相近,但在法律语境下一般规范表述为收养,领养并非严格法律术语。收养是一种依法建立拟制血亲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
收养和过继存在诸多区别,收养是依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领养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的民事法律行为;过继是传统习俗行为,在过去有将子女过继给他人延续香火等目的。二者在法律性质、成立条件、法律后果等方面均有不同。
法律性质不同。收养是一种受法律严格规范的民事法律行为,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收养章节的调整。其设立、变更和终止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关系。而过继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习俗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产生亲属关系的变化,但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在现代法律体系中没有专门的条文对其进行全面规范。
成立条件不同。收养有着明确且严格的法定条件。根据民法典规定,收养人应当具备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年满三十周岁等条件。同时,对被收养人、送养人也有相应的条件要求。而过继在传统习俗中,往往更注重家族内部的意愿和协商,可能更强调延续家族血脉、解决家族内部的一些实际问题等,其条件相对比较模糊和随意,没有像收养那样统一明确的法定标准。
法律后果不同。合法的收养关系一旦成立,养子女与养父母之间形成拟制血亲关系,养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而过继行为如果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收养登记,可能并不会产生如同收养一样的法律效果。在实践中,过继的子女可能依然与原生家庭保持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其权利义务关系也相对不那么明确和稳定。
办理程序不同。收养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一般要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还可能涉及到收养协议的签订、收养评估等程序。而过继通常不需要经过这样严格的法律程序,更多是通过家族内部的仪式、见证等方式来完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零五条
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
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签订收养协议的,可以签订收养协议。
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收养评估。
本文来源:https://www.falvce.com法律解析: 收养和过继存在诸多区别,收养是依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领养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的民事法律行为;过...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