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借钱不还,到底算不算犯罪?能告他诈骗吗?
朋友开口借钱,说得信誓旦旦“下个月一定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拉黑,人影都找不着了,你心里憋屈得不行,气得直拍桌子:“这不就是诈骗吗?怎么警察不管?”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又气又困惑...
说实话,最近我接了好几个类似的咨询,听得我心里五味杂陈,有人借了几万块钱给亲戚朋友,对方说“孩子上学急用”“学费凑不够”,说得情真意切,你一心疼就掏了钱,结果呢?孩子毕业了,工作了,钱却一分没还,打电话吧,人家装失联;上门催吧,反被倒打一耙:“当初不是自愿借的吗?我又没逼你!”——这话听着是不是特别憋屈?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扎心又现实的问题:别人借了钱,明明白白说是给孩子用,结果到期死活不还,我们到底能不能治他?有没有法律招儿?

先说结论:能!而且必须能!
别被“亲情”“人情”这些词绑架了,借钱就是借贷关系,不管他是拿去给孩子报补习班、买手机,还是出国留学,只要白纸黑字写了借条,或者有转账记录、聊天证据,这就是实打实的债务,用途不影响债权的合法性。
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他是为了孩子才借的,算好心事”,但法律不看动机,只看行为,你愿意帮是情分,他按时还钱是本分,不能因为用途“正当”,就让债务“合法消失”。
更气人的是,有些人故意钻空子,借钱时说得可怜巴巴,拿到钱后立马变脸,成了“老赖专业户”,他们心里盘算的,可能就是:“反正钱都花了,他又不好意思告我。”可你越忍,他越横。
面对这种情况,第一步要做的不是继续催,而是固定证据。
证据齐了,下一步就可以发律师函,别小看这一封信,很多老赖不怕熟人,就怕“正式程序”,律师函一到,相当于亮红牌:“再不还,法院见。”不少人这时候就怂了,赶紧联系你还钱。
如果还不行?那就直接起诉。民间借贷纠纷,法院判得非常快,尤其是证据充分的情况下,你不需要请多大牌的律师,也不用担心流程复杂,立案、开庭、判决,通常三个月内就能走完,胜诉后,对方如果不履行,你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查他银行卡、冻结微信支付宝、列入失信名单,甚至限制高消费,孩子能出国读书?他爸上不了高铁,坐不了飞机,这脸打得响不响?
我手上有个真实案子,印象特别深,张姐的表弟说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但学费加住宿费一下子凑不出5万,求她救急,张姐咬牙从养老钱里挤出这笔钱,微信转过去,还特意留了一句:“等年底你还我哈。”表弟回了个“一定一定”。
结果呢?一年、两年、三年,催了十几回,表弟要么说“今年难”,要么说“孩子花销大”,张姐实在忍不了,找到我们,我们调取了全部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发现他还曾在朋友圈晒孩子的国外游学照,证据确凿,直接起诉。
法院判了,一个月内还清本金加利息,但他装死,我们立刻申请执行,法院查到他名下有一辆车,马上查封,并把他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三天后,他主动打电话求和解——原来他老婆要出国探亲,签证被拒,原因就是“配偶为失信人员”。
钱一分不少地还了,张姐说:“我不是图那点钱,我是咽不下这口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明确: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简单说:只要有证据证明你把钱给了他,且双方有借贷合意,法院就认!
借钱给他人,尤其是亲戚朋友,本是一件温暖的事,但温暖不该被滥用,善良不该被践踏。
孩子需要钱,是他父母的责任,不是你的义务。
你帮了,是情义;他还了,是道义;他不还,那就是违法。
面对老赖,别怕撕破脸,一次果断的起诉,不只是为了拿回钱,更是为了告诉所有人:
我的底线,不容试探;我的善意,也有锋芒。
该保留证据时别心软,该走法律程序时别犹豫,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它永远站在有准备的那一边。
如果你正被“借钱给孩子却不还”的老赖困扰,
你不是小气,你是清醒。
你不是计较,你是维权。
你不是绝情,你是自救。
该出手时就出手,法律,是你最硬的后台。
老赖借钱给孩子花,到期不还怎么办?能告他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说实话,最近我接了好几个类似的咨询,听得我心里五味杂陈,有人借了几万块钱给亲戚朋友,对方说“孩子上学急用”“学...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