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钱不还会变老赖吗?借出去的钱还能要回来吗?
朋友开口借钱,说“就周转一下,下个月发工资就还”,你心一软,钱转过去了,结果呢?一个月、两个月……一年都过去了,对方不是“忘了”,最近手头紧”,电话不接、微信不回,人影都找不着,你心里憋屈,又不好意思...
朋友张口借钱,说得比唱得还好听,“下周一定还”“年底分红先紧着你”,结果呢?电话不接、微信已读不回,见面就装失忆,更气人的是,他一边欠着你三万五万,另一边朋友圈晒新车、发旅游照,活得比谁都滋润,你说气不气?这不是个例,这叫——老赖。
很多人一开始心软,觉得“都是熟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可等到真急用钱时,才发现当初那句“周转一下”成了无底洞,最扎心的是,有些人根本不是暂时困难,而是习惯性借钱不还,把别人的善良当成提款机。

那问题来了:这种人,法律真的拿他没办法吗?借出去的钱,是不是就只能认栽?
不是的,法律对“老赖”的容忍度越来越低,手段也越来越多,关键是你得懂怎么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别怕撕破脸,很多人的钱收不回来,不是因为对方太狡猾,而是自己太犹豫,从第一笔借款开始,就要有证据意识,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借条(哪怕是手写的),这些都可能是将来打官司的“子弹”,尤其是借条,一定要写清楚:借款人姓名、身份证号、借款金额、用途、还款时间、利息约定(如果有),最后亲笔签名+按手印,越正式越好。
如果对方到期不还,别拖!第一时间发催款通知,可以是微信、短信,也可以是书面函件,目的就是留下“你主张过权利”的痕迹,这一步很重要,因为诉讼时效是三年,你得证明自己一直在追讨。
如果协商无果,果断起诉,很多人怕麻烦、怕花钱,但你知道吗?现在法院的流程已经很便捷了,小额诉讼程序快则一个月就能出判决,一旦胜诉,对方就成了“被执行人”,名字会进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名单”。
进了这个名单,后果很严重:坐不了高铁、飞机,不能当老板、不能贷款,子女上高端私立学校都可能受限,更重要的是,法院可以查他名下所有财产——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甚至微信和支付宝里的钱,都能冻结划扣。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还有“限高令”、“悬赏公告”,甚至公安都可以配合找人,有些老赖,躲了五年,一进火车站就被抓了,那一刻,他才明白:欠钱不还,不是本事,是犯罪。
以案说法:
2021年,杭州的李先生借给老乡王某8万元做生意,对方写了借条,承诺半年内还清,结果到期后,王某先是推脱,后来干脆拉黑微信,李先生无奈起诉,法院判决支持其诉求,执行阶段,发现王某名下没房没车,但通过调查其支付宝流水,发现他每月都有大额转账给妻子,且实际居住在一套登记在岳父名下的房产中,法院认定其存在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行为,将其列入失信名单,并对其采取司法拘留15天措施,王某主动联系法院还款,并支付了额外的执行费用,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只要线索够,老赖逃不掉。
法条链接:
律师总结:
借钱容易,要钱难,但难,不代表没有办法,面对老赖,最大的错误不是起诉,而是沉默,你要记住:每一次退让,都是在纵容失信,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从保留证据到果断维权,每一步都决定你能否拿回属于自己的钱。
更重要的是,别再用“情分”去赌人性,真正的朋友,不会让你为难;真正的信任,也不该建立在风险之上,借钱前多一分谨慎,事后就少十分痛苦。
如果你正被老赖困扰,请别再犹豫,拿起手机,整理证据,咨询专业律师,该告就告,这个时代,诚信正在回归,法律终将亮剑,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老赖借钱不还,到底能不能治?借出去的钱还能要回来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朋友张口借钱,说得比唱得还好听,“下周一定还”“年底分红先紧着你”,结果呢?电话不接、微信已读不回,见面就装失...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