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1年后,真的可以一赖了之吗?
大家好,我是李律师,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很多人关心却不敢直面的话题——网贷逾期1年后,你会面临什么?法律会怎么看待?你的生活又会受到哪些影响? 很多人以为,网贷逾期时间久了,债务就会“自动消失”,或...
朋友开口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转眼三个月过去,电话不接、微信已读不回,每次催他还钱,对方不是装失忆就是说“最近手头紧”,可朋友圈却天天晒吃喝玩乐?更离谱的是,有人干脆摆出一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架势——这年头,借钱不还真的可以当老赖逍遥法外吗?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借钱不还,真能赖得掉吗?当老赖,到底要付出什么代价?

很多人觉得,欠钱是“民事纠纷”,大不了法院判我还,我还就是了,顶多慢点,但现实远比你想的严重,从法律角度看,借钱不还本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甚至影响子女上学、出行、就业。
你以为躲着就能万事大吉?错!一旦债权人起诉到法院,你被列为被告,法院会依法传唤你,如果你拒不到庭,法院可以缺席判决,判决生效后,你仍拒不履行,对方申请强制执行,你的名字就会进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赖黑名单”。
进了这个名单,后果有多严重?
你以为是在跟朋友斗心眼?其实你是在挑战整个社会信用体系。
我曾代理过一个案子,特别典型,老张和老李是二十多年的老同事,关系铁得不行,2018年,老李说家里买房缺首付,向老张借了15万,写了借条,约定两年内还清,起初老李还按时付点利息,后来干脆音讯全无。
老张一开始不好意思催,想着“人家难处过去了自然会还”,可一等就是五年,老李换了工作、买了新车,朋友圈晒三亚旅游照的时候,老张还在为孙子的学费发愁。
最后老张忍无可忍,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老李十日内偿还本金加利息共19.8万元,可判决书下来三个月,老李一分钱没还,还把名下唯一住房过户给了他儿子。
我们立即申请强制执行,并请求法院调查财产转移情况,最终法院认定该房产转让属于恶意逃避债务,依法撤销过户登记,并将老李列入失信名单,老李的儿子也因此无法报名某重点中学的国际部——因为该校明确要求父母不得为失信被执行人。
那一刻,老李才慌了神,主动联系老张求和解,可信任一旦破裂,金钱早已买不回当年的情分。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规定: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进行信用惩戒。”
更严重的是,《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明确规定: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也就是说,你以为只是“欠钱”,实际上可能已经踩到了刑事犯罪的红线。
借钱本身是信任的体现,但信任不该成为被利用的软肋,作为律师,我想提醒所有人: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你每一次的沉默,都是对失信者的纵容。
而你每一次果断拿起法律武器,不仅是为自己讨回公道,也是在守护这个社会最基本的公平与诚信。
下次再有人问你:“借钱不还可以当老赖吗?”
你可以坚定地回答:
“可以试试,但代价,你未必扛得住。”
朋友开口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转眼三个月过去,电话不接、微信已读不回,每次催他还钱,对方不是装失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