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算诈骗?一不留神就踩雷,这些行为可能已经违法了!

普法百科34秒前1

朋友急着借钱,说得天花乱坠,结果钱借出去人就失联了;或者网上认识的“投资大师”承诺月赚30%,让你投了十几万后人间蒸发;又或者有人冒充公检法,吓得你赶紧转账“自证清白”……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到底算不算诈骗?我是不是被骗了?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到底什么才算法律意义上的“诈骗”,不是所有让你吃亏上当的事儿都能叫诈骗,但一旦踩中法律红线,那可就不是“倒霉”那么简单了,背后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怎么算诈骗?一不留神就踩雷,这些行为可能已经违法了!


诈骗到底怎么“算”?关键看这四个字:非法占有

很多人以为,只要别人骗了我,那就是诈骗,但法律可不是这么简单粗暴的,在刑法里,诈骗罪的核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这句话听着专业,拆开来看其实很接地气:

  1. 他是不是故意骗你?
    他明明没钱还,却说“下周一定还你5万”,结果转头就把钱拿去赌博花光了——这就是典型的虚构还款能力。

  2. 他有没有想把你的东西占为己有?
    如果对方只是临时借用,哪怕拖着不还,也不一定构成诈骗,但如果一开始就没打算还,比如伪造合同、冒充身份骗钱,那基本就“踩线”了。

  3. 你是不是因为他的谎言才交出财物?
    比如他谎称自己是某公司高管,能帮你孩子进名校,你信了,给了10万“打点费”——这就符合“因虚假信息而处分财产”。

  4. 金额够不够“较大”?
    根据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就可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不同地区标准略有差异,超过3000块就有机会被认定为“数额较大”。


哪些行为最容易被误认为“不算骗”,其实早就违法了?

很多人觉得:“我又没签合同”“他又没写借条”,所以报警也没用,错!有没有书面证据,不影响诈骗罪的成立,关键在于是否有“骗”的行为和“占为己有”的主观意图。

举几个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诈骗高发区”:

  • 婚恋诈骗:网恋对象甜言蜜语,各种理由要钱(生病、车祸、机票),但从不见面,收款账号还不是本人——典型的“杀猪盘”。
  • 投资理财骗局:包装成“稳赚不赔”的项目,拉你入群,晒虚假收益图,实际是庞氏骗局。
  • 冒充熟人借钱:盗用社交账号,冒充你朋友说“手机丢了急需用钱”,让你转账到陌生账户。
  • 退款诈骗:假客服打电话说“快递丢件要赔偿”,让你点链接填银行卡信息,结果钱被转走。

这些都不是“我太傻”,而是对方精心设计的骗局,法律不会因为你轻信就免责对方,反而会更严厉地打击这种利用人性弱点牟利的行为。


以案说法:一场“合伙创业”背后的骗局

老张退休后想搞点副业,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自称“连锁餐饮老板”的李某,李某拿出营业执照、门店照片,信誓旦旦说要开新店,缺资金,邀请老张入股10万元,承诺半年回本,年分红30%。

老张心动了,签了协议,转了账,可三个月过去了,既没见分红,也联系不上李某,去所谓“门店”一看,根本不存在,报警后警方调查发现:营业执照是伪造的,门店照片是从网上扒的,李某名下负债累累,压根没开过餐厅。

法院认定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构成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再像真的,也可能全是假的,法律看的是实质,不是表面有多“正规”。


法条链接:刑法第266条明明白白写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明确: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

也就是说,只要你被骗金额达到当地立案标准,且对方存在欺诈行为和非法占有目的,就可以报警追究其刑事责任


律师总结:别等钱没了才想起来“算不算”

很多人在被骗后第一反应是自责:“怪我太信任人”“我不该贪心”,但我想说的是:你愿意相信别人,不是错;利用你这份信任去行骗的人,才是真正的恶

判断是否构成诈骗,别只看结果亏没亏钱,关键看过程有没有“骗”和“占”的意图,一旦发现对方行为异常、资金去向不明、承诺无法兑现,第一时间保留证据(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录音等),尽快报警

法律从不鼓励轻信,但永远保护受害者,你不需要成为侦探才能维权,你只需要勇敢地说一句:“我觉得我被骗了。”

别让“算不算诈骗”成为事后纠结的问题,提前警惕、及时行动,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旨在普及法律常识,不构成个案法律意见,如遇类似情况,请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或报警处理。

怎么算诈骗?一不留神就踩雷,这些行为可能已经违法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催收逾期贷款怎么表态?突然被催收别慌,律师教你几招
« 上一篇6分钟前
×
20
2025 11

怎么算诈骗?一不留神就踩雷,这些行为可能已经违法了!

朋友急着借钱,说得天花乱坠,结果钱借出去人就失联了;或者网上认识的“投资大师”承诺月赚30%,让你投了十几万后...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