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借钱不还,报警有用吗?钱还能要回来吗?
朋友开口借钱,说得情真意切,你心一软就借了,结果到期不还,电话不接、微信拉黑,人影都找不着,你气得直跺脚,第一反应就是:“我能不能去派出所报警,把这人抓起来?”——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扎心又现实...
亲戚、熟人或者街坊邻居,平时看着挺老实的一个人,张口借个几千块,说“就周转几天”,结果一拖就是好几个月,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人影都找不着了,尤其是咱们家里的老人,心软、讲情面,别人一说困难,二话不说就把养老钱掏出去了,可等到真该还钱的时候,对方翻脸不认账,这时候报警——警察到底管不管?钱还能不能要回来?
这事儿啊,我见得太多了,今天咱就不整那些冷冰冰的法律术语,用大白话,给你捋清楚:老人被“老赖”骗钱不还,报警到底有没有用?下一步该怎么做才能真正把钱拿回来?

先说结论:单纯“借钱不还”,一般不属于刑事案件,警察通常不会立案抓人,但!这不代表你就没招了。
很多人以为,“他欠钱不还,那就是诈骗!”错!法律上对“诈骗”有非常严格的定义:必须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有人冒充领导、编造车祸急需用钱,或者压根就没打算还,从一开始就在骗,这才可能构成诈骗罪。
但如果双方确实是基于真实关系借的钱,写了借条,或者有聊天记录能证明借款事实,只是后来对方赖账、逃避还款——这种情况,在法律上属于民事纠纷,归法院管,不是派出所能直接处理的。
所以你去报警,警察可能会登记一下,做个笔录,但大概率会告诉你:“这是经济纠纷,建议您去法院起诉。”
听起来是不是很无力?别急,接下来才是重点。
去年冬天,我在社区做公益咨询时碰到一位李奶奶,她儿子早年去世,老伴瘫痪在床,每个月靠退休金和低保过日子,邻居张某经常来帮忙买菜、倒垃圾,一来二去就成了“贴心人”。
去年5月,张某说孩子考上大学差学费,借8000块应急,信誓旦旦:“下个月发工资就还!”李奶奶心一软,取了现金给了他,连借条都没写。
结果呢?三个月过去了,张某换了手机号,搬了家,连居委会都说联系不上,李奶奶急得睡不着觉,最后去派出所报案。
警察查了监控、走访了邻居,确认张某确实拿过钱,也有借款合意,但因为没有证据显示张某从一开始就骗钱,最终认定为民事借贷纠纷,不予刑事立案。
怎么办?我们帮李奶奶收集了三样关键证据:
拿着这些材料,我们向法院提起了民间借贷诉讼,三个月后,法院判决张某偿还本金及利息,虽然执行阶段费了些周折,但最终通过查封其名下电动车和部分工资,分批追回了全部款项。
你看,报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真正能让“老赖”还钱的,是后续的法律行动。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只要存在真实的借贷合意和资金交付,哪怕没有借条,只要有微信记录、录音、证人等证据,就可以主张债权。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满足四个条件: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说清“谁欠你钱、欠多少、怎么借的”,法院就必须受理。
老人被骗、被熟人“套路”借钱不还,本质上不是法律问题不够清晰,而是维权意识太薄弱。
我想提醒所有家庭:
✅ 老人出借任何金额,哪怕几百块,也要尽量留下证据——微信一句话、语音一条、收条一张,都是护身符。
✅ 遇到“老赖”,报警虽不一定立案,但一定要去!笔录本身就是证据,也能震慑对方。
✅ 别怕打官司,小额诉讼程序简单、费用低,有的地方还能申请法律援助免费代理。
✅ 最重要的是:不要因为怕伤感情,就放弃追讨属于自己的权利。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你的每一次沉默,都在给“老赖”递刀子。
借钱是情分,还钱是本分。
情分可以给,但本分,必须用法律守住。
如果你家老人也遇到了类似情况,别慌,先保存证据,再找专业律师评估方案,一封律师函,就能让对方乖乖还钱。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从不该缺席——尤其是对那些最需要安全感的老年人。
老人被老赖借钱不还,报警有用吗?钱还能要回来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亲戚、熟人或者街坊邻居,平时看着挺老实的一个人,张口借个几千块,说“就周转几天”,结果一拖就是好几个月,电话不...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