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借钱不还,人情变人坑?老赖亲戚怎么治?

金融债务34秒前1

亲戚张嘴借钱,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绝,心想“反正又不是外人”,结果钱借出去了,几年没动静,催一次推一次,见面还装没事人一样,更气人的是,人家自己买新车、给孩子报国际班,轮到你还钱的事就“最近手头紧”“等发了奖金再说”……这哪是亲戚,简直是披着亲情外衣的“情感老赖”。

最近一部热播剧《人情债》火了,讲的就是这么个扎心故事:女主角阿芳为了帮表哥渡过难关,把攒了五年的买房首付借出去,说好半年归还,结果三年过去了,表哥不仅没还钱,还在家族群里晒旅游照,配文“生活需要仪式感”,阿芳一提还款,对方立马翻脸:“怎么?亲兄妹还计较这点钱?”——这一句“亲兄妹”,直接把人情和法律撕成了两半。

亲戚借钱不还,人情变人坑?老赖亲戚怎么治?

可问题是,感情归感情,法律归法律,钱借出去那一刻,哪怕对方是你亲爹亲妈,只要没写清楚用途、金额、还款时间,最后都可能变成一笔“死账”,而更麻烦的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种“熟人借贷”其实完全可追、可诉、可执行,关键是你得懂点门道。


以案说法:表弟借走10万三年不还,法院判了!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姐,52岁,普通退休职工,她表弟开餐馆缺资金,开口借10万,说“撑过三个月就还”,李姐心疼晚辈,把自己养老钱拿出来,连借条都没要,只有一段微信语音:“哥,十万我先拿去周转,月底就打你卡上。”

结果呢?餐馆开了,生意不错,表弟换了车,李姐却连本带利一分没见着,催了几次,对方开始拉黑电话,最后干脆说:“你要是告我,咱两家就别来往了。”

李姐来找我时,眼圈发红:“我不是非要那十万,我是咽不下这口气。”

我们立刻行动:第一,固定微信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第二,调取对方经营流水(通过合法途径申请法院调查令);第三,起诉民间借贷纠纷。

法院最终判决:被告十日内偿还本金10万元及利息(按LPR计算),虽然表弟名下没房没车,但我们申请了强制执行,把他列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不到两个月,他因为不能坐高铁、孩子上不了私立学校,主动联系还款。

这个案子说明什么?再亲的亲戚,欠钱不还是事实,法律面前,人情不能当免罪金牌。


法条链接:这些规定你必须知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七十九条明确规定: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也就是说,哪怕没有书面借条,只要你把钱转给了对方,借贷关系就已经成立,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也指出: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像微信聊天记录、转账截图、录音等,只要能形成完整证据链,法院都会采信。


律师总结:三句话教你守住“人情底线”

  1. 借钱可以,留痕必须,哪怕对方是你亲兄弟,转账时备注“借款”,补一句“这笔钱咱们说好X月X日还”,再亲的关系也经得起法律考验。

  2. 不要怕伤感情,真正伤感情的是赖账,一个敢赖你钱的人,本来就不值得你用尊严去维护这段关系,及时主张权利,反而是对亲情的尊重——别让它沦为道德绑架的工具。

  3. 别等到人走茶凉才想起法律,很多当事人拖个三五年才来找律师,对方早已转移财产,执行难度大增。诉讼时效只有三年,从你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亲情不该是债务的遮羞布,善良也不该是被利用的软肋。
你可以选择借,但一定要有权收回。
法律从不鼓励冷漠,但它永远保护清醒的人。

下次亲戚再开口,不妨笑着问一句:
“钱我可以借,借条你签吗?”
这一句,比任何眼泪都管用。

亲戚借钱不还,人情变人坑?老赖亲戚怎么治?,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收到银行催收函,慌了神?别愁,律师教你这么办!
« 上一篇3分钟前
哪个阶段请律师最明智?错过黄金时机怎么办?
下一篇 »32秒前
×
17
2025 11

亲戚借钱不还,人情变人坑?老赖亲戚怎么治?

亲戚张嘴借钱,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绝,心想“反正又不是外人”,结果钱借出去了,几年没动静,催一次推一次,见面还装...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