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钱到底是怎么洗的?你以为的聪明操作,其实早被盯上了!
“轻松把黑钱变白”“教你三步搞定资金流转”“转账不留痕的小技巧”……听起来像金融秘籍,实则步步踩雷,今天咱们不讲术语堆砌,不搞法条轰炸,就用大白话,掰开揉碎讲清楚——洗钱,到底是怎么“洗”的?为什么看...
朋友张口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半年过去,电话不接、微信拉黑,连人影都找不着了,你气得牙痒痒,心里直犯嘀咕:“这算不算诈骗?他会不会坐牢?”
今天咱们就来聊点实在的——欠钱不还,到底会不会坐牢?别急,先泼一盆冷水:光是“借钱不还”这件事本身,一般不会直接让你进监狱。但别急着松口气,也别急着绝望,因为现实远比你想的复杂得多。

在法律上,民间借贷属于民事纠纷,不是刑事案件,你把钱借给别人,相当于签了个“君子协定”,哪怕没写借条,只要能证明这笔钱确实借出去了,法院也会认定你们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
这时候,对方不还钱,你可以去法院起诉,要求他还本付息,法院判了之后,他要是还是不还,你就申请强制执行,这时候,他就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老赖”),飞机高铁坐不了,信用卡受限,子女上学都受影响。
但这依然不等于“坐牢”。
重点来了!虽然“单纯不还钱”不坐牢,但如果他在整个过程中有恶意行为,性质就变了。
这些行为,已经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或者诈骗罪,那就不是民事问题了,是刑事犯罪,轻则拘役,重则坐牢三五年。
2021年,杭州的李先生借给老乡王某8万元做生意,对方写了借条,承诺半年内还清,结果到期后,王某先是推脱,后来干脆换了手机号,李先生起诉胜诉,法院判决王某还款,但查其名下已无任何资产。
执行法官调查发现:就在判决前一个月,王某把自己名下的两套安置房以“赠与”形式转给了妹妹,银行账户也被清空,更离谱的是,他还在三亚用别人身份证开了酒店套房度假。
证据确凿后,公安机关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侦查,王某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
你看,他坐牢不是因为“欠钱”,而是因为恶意逃避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关于诈骗罪规定: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换句话说:如果你借钱时就没想还,那从一开始就是骗;如果你有钱却死活不还,那就是对抗法律。
作为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讲情面”吃了大亏,借钱不写借条、不留凭证、催款还不好意思,最后人财两空。
我想告诉你的是:法律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条文,它保护的是有证据、有行动的人。
如果你遇到老赖,记住这三步:
别怕麻烦,也别心软,你不是在报复,你是在捍卫自己的权利。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借钱是情分,还钱是本分。
当本分被践踏,法律就是你最硬的底气。
该出手时就出手,别让老赖觉得,这个世界好欺负。
借钱不还,真能坐牢吗?老赖的护身符其实早被撕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朋友张口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半年过去,电话不接、微信拉黑,连人影都找不着了,你气得牙痒痒,心里直...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