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还能逍遥法外?上海老赖被判刑的警示来了!

金融债务35秒前1

朋友张口借几万块,说得信誓旦旦“下个月就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人影都找不着了?更气的是,人家开着豪车、住着豪宅,就是不还你钱,你说气不气?以前我们总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现实中,“老赖”却屡见不鲜,甚至有些人把“拖字诀”玩得炉火纯青。

但你知道吗?在如今的法律环境下,借钱不还,已经不只是道德问题,严重了,是能坐牢的!尤其是在上海,这几年已经有多个“老赖”因为恶意逃避债务,被法院判了刑,今天我就用一个真实案例,给你讲清楚:什么叫“民事纠纷”变成了“刑事犯罪”。

借钱不还还能逍遥法外?上海老赖被判刑的警示来了!


以案说法:上海男子借款百万拒不还,法院判他坐牢三年

2021年,上海浦东发生一起轰动一时的“老赖入刑”案,当事人张某向朋友李某借款120万元,约定一年内归还,还签了借条和还款计划,可到期后,张某不仅没还钱,反而把名下的房产悄悄过户给亲戚,车子也转到了妻子名下,自己则换手机号、搬离原住址,彻底“人间蒸发”。

李某无奈起诉,法院判决张某偿还本金及利息,可执行阶段,张某始终声称“没钱”,调查却发现他频繁出入高档餐厅、出境旅游,银行流水显示每月有数万元不明收入,执行法官多次传唤,他都拒不到庭。

浦东法院认定张某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且存在恶意转移财产、隐匿行踪等行为,情节严重,已构成《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2022年,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这个案子一出,很多债权人都拍手称快:原来“老赖”真不是法外之地!


法条链接:哪些行为会从“欠钱”变成“坐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以下行为属于“情节严重”:

  • 隐匿、转移、故意毁损财产,致使判决无法执行;
  • 伪造证据,妨碍法院执行;
  • 拒不到庭、暴力抗法;
  • 高消费、出境旅游却谎称无履行能力;
  • 财产状况明显优于普通被执行人但拒不履行。

换句话说:你不是真的“还不起”,而是“不想还”,那就别怪法律让你“进去还”。


律师总结:别再以为“拖”就能赖掉债务

作为执业多年的民商事律师,我处理过太多民间借贷纠纷,很多人一开始觉得,欠钱最多被起诉,大不了上征信黑名单,限制高消费嘛,反正不影响自由,但这个认知早就过时了。

现在的司法实践越来越严,尤其是像上海、北京、深圳这些执行力度大的城市,法院对“老赖”的容忍度几乎为零,一旦你被认定为“有能力履行而拒不执行”,民事案件就可能升级为刑事案件,后果不再是“丢脸”或“受限”,而是实实在在的失去人身自由

我想对两类人说几句心里话:

👉对债权人:别怕“执行难”,只要掌握对方转移财产、高消费、隐匿行踪的证据,及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必要时可提起刑事自诉或请求公安立案,法律是你最硬的后台。

👉对债务人:别耍小聪明,欠债不可耻,但恶意逃避是犯罪,与其东躲西藏,不如坦诚沟通,协商分期、以物抵债,争取从轻处理,否则,一念之差,可能换来三年铁窗。

说到底,社会信用体系正在完善,法律的牙齿也越来越锋利。诚信不是口号,而是底线;守法不是选择,而是必须。

借钱不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借钱不还还能逍遥法外?上海老赖被判刑的警示来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购房时为什么要请律师?律师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
« 上一篇3分钟前
×
16
2025 11

借钱不还还能逍遥法外?上海老赖被判刑的警示来了!

朋友张口借几万块,说得信誓旦旦“下个月就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人影都找不着了?更气的是,...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