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金交了却拿不回来?别慌,三步教你把钱追回来!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租房时交了押金,退房时房东各种找理由克扣;签合同前付了“诚意金”,结果项目黄了对方死活不退;或者参加招投标,明明没中标,保证金却像石沉大海…… 说好的“事成退、不成也退”,...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亲戚朋友开口借钱,碍于情面点了头,结果对方转头就玩消失,电话不接、微信拉黑,连上门讨债都吃闭门羹,更气人的是,这还是“夫妻档”联手演戏:一个唱红脸说“手头紧”,一个装白脸说“不知道”,明明一起生活、一起花这笔钱,到头来却谁都不认账。
别急,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话,给你讲清楚:当一对夫妻借钱耍赖不还,你该怎么办?不是让你去堵门骂街,而是用法律的刀,精准切开他们的“赖账套路”。

很多人以为,只要夫妻俩咬死“这是他个人借的,我不知情”,就能把债务推出去,错!大错特错!
在法律上,判断一笔债务是不是“夫妻共同债务”,关键看三个字:共不共用。
哪怕只有一方签字借钱,只要这笔钱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买房买车、孩子教育、生意周转……那另一方也跑不了!
举个例子:丈夫借了10万块交房贷,老婆天天住着这套房,孩子也在这个学区上学,你说她能说“我不知道”吗?法院一看就知道,这是典型的“共债共还”。
别被他们“装无辜”的演技唬住,你手里只要有转账记录、聊天截图、借款凭证,甚至他们拿钱后买了什么东西的证据,都能成为“铁证”。
第一步:收集证据,别心软留情面
从现在开始,别再发什么“哥,最近咋样?”这种客套话,该要的证据,一条都不能少:
感情归感情,法律归法律,你现在心软,将来哭的就是自己。
第二步:发律师函,给他们最后一次机会
很多人觉得“发律师函太狠了”,其实不然,律师函不是威胁,而是一次正式提醒,它会明确告诉对方:
“这笔钱你们必须还,否则下一步就是起诉。”
很多老赖看到律师函,心里就虚了,因为这意味着事态升级,不再是“私人纠纷”,而是“法律程序启动”,有些人会立马联系你还钱,就是为了避免上法庭丢脸又赔钱。
第三步:直接起诉,夫妻俩一起告!
如果前面两步都没用,那就别犹豫了——直接去法院起诉,把夫妻俩列为共同被告!
法院一旦认定是“夫妻共同债务”,判决书会明确写着:“两人共同偿还本金+利息”,执行阶段,法院可以查封他们的房产、冻结银行卡、列入失信名单,甚至限制高消费。
你以为他们能躲一辈子?等孩子高考填志愿、想出国旅游、买高铁票都买不了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赖账的代价有多大。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张先生借给邻居李某一共8万元,说是家里做生意周转,李某写了借条,但他老婆一直说“我没签字,不关我事”,结果查银行流水发现,这笔钱到账第二天,就被用来支付孩子的国际学校学费,而且他们家的车贷也是从这个账户扣的。
我们申请将李某妻子列为共同被告,法院审理后认为:借款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支出,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最终判决两人连带偿还8万元本金及逾期利息。
判决生效后,他们仍不还钱,我们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查封了他们名下一辆车,并将两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三个月后,他们主动找上门,一次性还清全部款项——因为孩子报夏令营被拒,老婆想坐飞机出差也被拦下。
你看,法律不是摆设,它只是出手慢一点,但从不会缺席。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简单说:只要你能证明钱是“用在家庭上”的,哪怕只有一个人签字,两个人都得还!
借钱给夫妻,不是错;但借完之后心慈手软、迟迟不追,那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你要明白:真正的亲情友情,经得起法律的考验,而那些只想占便宜、不想还钱的人,根本不值得你一再退让。
面对耍赖的夫妻,记住这三点:
钱可以不多,但尊严不能打折。
你不是在“讨债”,你是在守护自己的底线。
下次有人借钱不还,别再问“要不要闹僵”——问问你自己:
我还要忍到什么时候?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亲戚朋友开口借钱,碍于情面点了头,结果对方转头就玩消失,电话不接、微信拉黑,连上门讨...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