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还玩失踪?曝光老赖有用吗?手把手教你合法追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糟心事?朋友开口借五千,说好三个月就还,结果一拖半年,电话不接、微信拉黑,见面装傻充愣,更离谱的是,他朋友圈天天晒旅游、发聚餐,就是不提还钱的事,你气得牙痒痒,心里直犯嘀咕:能不能把...
好心借了几万块给朋友,当初说得信誓旦旦“下个月一定还”,结果到期后电话不接、微信拉黑,人影都找不着了,你气得咬牙切齿,第一反应就是——能不能去报警抓他?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件事:老赖借钱不还、人跑了,到底能不能报警?警察会不会管?你还手里的欠条有没有用?

很多人以为,“欠钱不还”就是诈骗,就可以直接报警抓人,但现实没那么简单。
大多数“老赖借钱不还”的情况,属于民事债务纠纷,不是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
什么意思?
就是说,警察通常不会立案侦查,也不会帮你去抓人,因为从法律角度看,你们之间是基于信任发生的借贷关系,只要当初借款是真实的、没有虚构事实骗钱,那这就归法院管,不归派出所管。
但!这里有个关键转折——如果对方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还,借钱就是骗钱,那就可能构成“诈骗罪”!
这种情况下,就不是简单的“还不起”,而是“根本不想还”,涉嫌刑事诈骗,你可以报警,而且警方应当受理!
你有没有证据证明“对方骗你”?
欠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这些是基础,但如果想走刑事路线,你还得证明对方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比如他借钱时就已经破产,或把钱拿去赌博挥霍,而不是用于承诺的用途。
有没有“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这是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的核心,如果对方说了假话,比如伪造收入证明、虚构投资项目,那你就有机会走刑事报案这条路。
报警后,警察不一定立案,但可以要求出具《不予立案通知书》
很多人报警被劝回:“这是经济纠纷,去法院起诉。” 别灰心!你可以坚持要求警方出具书面的《不予立案通知书》,这个文书在后续打官司时非常有用,能证明你已尽力维权。
李女士和同事张某熟识多年,去年,张某说自己要开奶茶店,急需资金周转,向她借20万,承诺半年内连本带息还清,李女士出于信任,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并让对方写了借条。
可半年过去,张某失联了,电话打不通,微信被拉黑,原住址也搬空了,更离谱的是,李女士后来发现,那家“即将开业”的奶茶店根本不存在,工商系统查无此店。
她第一时间去派出所报案,最初民警表示“属民事纠纷”,但在律师协助下,她提交了完整的证据链:
警方以涉嫌合同诈骗罪立案侦查,几个月后将张某在外地抓获,经法院审理,认定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不是所有借钱不还都不能报警,关键在于“动机”和“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什么算“数额较大”?
按司法解释,一般诈骗金额达到5000元以上,就可能构成刑事立案标准(各地略有差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明确:
若出借人有合理怀疑借款人存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行为,法院应审查是否涉嫌犯罪,必要时移送公安机关。
如果你遇到老赖消失不见,记住这三步:
✅第一步:收集证据不留死角
保存好借条、聊天记录、通话录音、转账凭证,最好还能找到对方借款用途造假的蛛丝马迹。
✅第二步:尝试报警,争取刑事立案
即使警方口头拒绝,也要坚持要求出具《不予立案通知书》,为后续诉讼铺路,如果有明显诈骗迹象,不妨请律师协助提交控告材料。
✅第三步:及时起诉,申请财产保全
哪怕走不了刑事,也要尽快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同时申请查封对方房产、车辆、银行账户,防止他转移资产。
最后提醒一句: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无论对方是不是老赖,越早行动,追回钱的希望越大,别等两年诉讼时效过了才想起来维权,那时候,连法院的大门都可能对你关闭。
借钱是情分,还钱是本分。
当情分没了,就该用法律守住你的底线。
好心借了几万块给朋友,当初说得信誓旦旦“下个月一定还”,结果到期后电话不接、微信拉黑,人影都找不着了,你气得咬...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