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的老赖怎么治?催收无效后还能怎么办?
朋友开口借钱,说得信誓旦旦“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人影都找不着了?更气人的是,当初连张借条都没写,或者写了也是随手一拍,信息不全,这时候你心里憋屈吧?想告他吧,又怕...
朋友开口借钱,说得情真意切,信誓旦旦说“下个月一定还”、“年底分红一到账立马转你”,你心一软,借了,结果呢?电话不接、微信已读不回,催一次推一次,最后干脆玩消失——人还在,钱没了,连句实话都没有。
这时候你心里肯定火大:当初是兄弟,现在成仇人;当初讲义气,现在被当傻子,可问题是,钱还能要回来吗?老赖不还钱,除了干瞪眼、发朋友圈骂人,咱们普通人到底能怎么办?

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律师,我今天就用大白话,给你捋清楚这事儿该怎么破。
很多人一发现对方不还钱,第一反应就是冲上门去闹,或者在社交平台公开辱骂,但你要知道,情绪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让自己从受害者变成被告。
正确的做法是三步走:
收集证据
别以为微信聊天记录没用,它可是关键!转账记录、语音通话、短信、借条(哪怕是手写的)、甚至对方承认欠款的朋友圈留言,都是证据,重点是要证明两点:一是你确实把钱给了他,二是你们之间有明确的借贷合意。
正式催告
别再发“哥,最近手头紧啊,能不能先还点?”这种求人的语气,该硬气就得硬气,可以通过微信、短信或书面函件,明确告知对方:“你在X年X月X日向我借款XX元,约定还款时间为X月X日,至今未归还,现正式要求你于X日内清偿,否则将依法维权。” 这一步不是为了感动他,而是为后续打官司铺路——证明你已经履行了催告义务。
评估要不要起诉
有人觉得“才两万块,打官司太麻烦”,其实不然,小额诉讼程序专为这类案件设计,流程简单、成本低、周期短,只要你证据齐全,法院支持率非常高。
很多老赖之所以敢拖,是因为他们赌你不会真去告他,他们心里算盘打得响:“他又不懂法律”“请律师得花钱,他肯定嫌麻烦”“就算赢了他也执行不到钱”。
可一旦你真的立案、开庭、申请强制执行,他们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法院判决后,你可以申请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俗称的“黑名单”),这意味着:
更狠的是,有些老赖在外还有体面工作或生意往来,一旦上了征信黑名单,合作方看到记录直接拉黑,等于社会性死亡。
别小看一张判决书,它不只是张纸,而是压在老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去年有个当事人李姐来找我,她说借给前同事4.8万元,当时对方说是给孩子交学费,急用,写了张手写借条,约定半年内还清,结果两年过去了,对方不仅不还,还反过来指责她“影响自己家庭和谐”。
我们调取了她的微信聊天记录和银行转账凭证,发现对方多次承诺还款,甚至还说过“等房子拆迁款下来第一个还你”,这些都被完整保存了下来。
我们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开庭那天,对方没来——缺席审理,法院根据借条、转账记录和催款记录,认定借贷关系成立,判决对方十日内偿还本金及利息。
判决生效后,对方仍不履行,我们立即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查到他在某公司有稳定收入,随即冻结其工资卡,并每月扣划3000元用于偿还债务。
三个月后,李姐收到了第一笔执行款,她说:“原来我不是弱势,我只是以前太忍让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相关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民事诉讼法》规定,只要事实清楚、标的额较小(通常指5万元以下),可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实行一审终审,效率极高。
而一旦进入执行阶段,《民事强制执行法》赋予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纳入失信名单等多种手段,绝不只是“走个过场”。
借钱给他人,是情分;按时归还,是本分,当本分缺失,情分破裂时,法律就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面对老赖,不要羞于维权,也不要怕麻烦,现在的司法系统对民间借贷纠纷处理非常成熟,证据充分的情况下,胜诉率超过90%,真正难的,从来不是打赢官司,而是你有没有迈出第一步的决心。
✅ 保留证据是前提;
✅ 正式催告是必要步骤;
✅ 起诉不是最后手段,而是正当权利;
✅ 老赖不怕软弱,只怕较真的人。
如果你正在被拖欠借款,别再犹豫,该沟通沟通,该起诉起诉,钱不多,但尊严无价;债不大,但底线不容践踏。
这个世界不会自动替你讨回公道,但只要你愿意站出来,法律,永远站在你这一边。
借钱不还的老赖怎么治?拖着不还钱,到底还能不能拿回来?,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朋友开口借钱,说得情真意切,信誓旦旦说“下个月一定还”、“年底分红一到账立马转你”,你心一软,借了,结果呢?电...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