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欠钱不还?教你三步合法追债,不撕破脸也能拿回血汗钱!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信誓旦旦说“借一万,月底就还”,结果转眼三个月过去,微信不回、电话不接,朋友圈却天天晒旅游、发聚餐?更气人的是,你一提还钱,对方立马装可怜:“最近手头紧啊”“等发工资”……...
说实话,谁还没个难处呢?亲戚朋友张口借钱,尤其是自家人,你说借吧,心里打鼓;不借吧,又怕被说“冷血”“没人情味”,可最扎心的是什么?是当初信誓旦旦说“过两个月就还”的承诺,拖成了一年、两年,最后连微信都开始已读不回。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案子——表哥借了十万给亲弟盖房,五年过去了,房子盖好了,钱没影儿;姑姑把养老钱借给侄子做生意,结果生意黄了,人也躲了;更离谱的,还有亲爹妈把毕生积蓄给了儿子买房,结果儿媳一句“这是你们该给的”,直接把老人扫地出门……

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每一分都是熬夜加班、省吃俭用攒下的,当亲情遇上金钱,到底该不该撕破脸?怎么要才不伤感情又能拿回钱?作为执业十几年的律师,我不讲法条堆砌,只说人话,给你三条实打实的路子。
很多人吃亏就吃在“太信任”,转账时一句“咱是一家人”,连借条都不打,微信聊天记录删得干干净净,最后真闹上法庭,对方一句“这钱是你给我的赠与”,你哑口无言。
所有的善意,都要建立在证据之上。
哪怕是最亲的人,借钱也必须做到三点:
这些不是防亲人,是防人性,感情可以托底,但法律只认证据。
要钱最忌情绪化,一上来就骂“老赖”“白眼狼”,只会把人彻底推远,聪明的做法是:有理、有据、有节。
你可以这样说:
“哥,我知道你不容易,那笔钱我也一直没急着催,但现在我孩子上学要交学费/家里急用,能不能先还一部分?你看分三个月还,每个月一万,行不行?”
这话既表达了理解,又亮出了底线,如果对方继续拖,那就升级沟通方式:
不是他不想还,是他觉得“你不急”,你一认真,他反而清醒。
如果前面两步都没用,别犹豫——该告就告。
我常跟当事人说一句话:“你不是在告亲人,你是在告‘债务人’。” 法庭上没有兄弟姐妹,只有原告和被告,你告的不是亲情,而是那个违背承诺、侵占你财产的行为。
而且你知道吗?很多家庭借贷案件,一收到法院传票,钱立马就还了。为什么?因为害怕被列入失信名单、影响子女政审、贷款受限……一旦动真格,他们比谁都慌。
起诉流程其实没那么复杂:
胜诉后对方不还?申请强制执行,查封银行卡、冻结微信支付宝,甚至列入“老赖名单”——这时候,亲情牌就不好使了。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李女士把30万借给亲弟弟开餐馆,当时没打借条,只是银行转账,结果餐馆倒闭,弟弟换了手机号,多年失联,李女士母亲临终前还念叨:“那钱就算了吧,别伤感情。”
可李女士不甘心,我们调取了当年的转账记录,找到她催款的微信截图,还有一段电话录音里弟弟亲口承认“姐,钱我一定还,就是现在真没钱”。
最终法院认定借贷关系成立,判决弟弟限期归还本金及利息,执行阶段,我们查到他在外地有一套小产权房,虽然不能拍卖,但法院对其采取限高措施,不到一个月,弟弟主动联系姐姐,分期还款。
她说:“我不是非要钱,我只是想让他知道,我也有尊严。”
家是讲爱的地方,但爱不该成为被 exploitation 的理由。
借钱给亲人不可耻,讨债也不等于无情。
真正伤害感情的,从来不是要钱的行为,而是一方长期侵占另一方的善意,还理直气壮地说“你怎么这么计较”。
你要做的,不是做个“老好人”,而是做个“清醒的好人”。
用温柔的方式坚持底线,用法律的武器守护尊严。
你维护的不只是那笔钱,更是自己在这个家里的位置和价值。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亲情经得起考验,但不该被当作免费提款机。
该还的钱,一分都不能少,该走的程序,一步都不能缺。
你不是在撕破脸,你是在重建一种健康的、有边界的亲情关系。
家里人借钱不还,撕破脸还是忍气吞声?教你三步合法追回血汗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说实话,谁还没个难处呢?亲戚朋友张口借钱,尤其是自家人,你说借吧,心里打鼓;不借吧,又怕被说“冷血”“没人情味...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