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漏税怎么处罚?被查了怎么办?这些后果你必须知道!
哎,说到“偷税漏税”这四个字,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我又不是大老板,哪轮得到我偷税?”其实啊,别觉得这事离你远,现在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年年搞,开个副业、接点私活、做点小生意,一不留神就可能踩了红线,...
你有没有刷短视频时看到过那种“专柜同款,只要99”的直播间?或者朋友圈里突然冒出的“海外代购、高仿正品”广告?很多人觉得,不就是卖点仿品嘛,又没偷没抢,能有多大事儿?可现实是——一旦被查实卖假货,轻则倾家荡产,重则蹲局子吃牢饭,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卖假货到底会面临什么处罚?法律红线在哪?一不小心踩进去,真的能让你后悔一辈子。
先说结论:卖假货不是“打个擦边球”,而是实实在在的违法行为,可能涉及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别以为只是小本生意、赚点零花钱就没事,现在市场监管越来越严,大数据一比对,举报一起查一起,根本藏不住。

咱们从轻到重捋一遍:
第一层,是民事责任,你卖了假包,消费者买了发现不对劲,拿着检测报告一告,法院判你退一赔三,甚至退一赔十,比如人家花3000买个“名牌包”,结果是义乌小厂出的,法院认定欺诈,那你不仅要退3000,还得额外赔9000,这就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惩罚性赔偿”,这还不算完,品牌方还能找你索赔——人家商标被你用了,名誉受损,分分钟起诉你侵犯商标权,赔个几万十几万都不稀奇。
第二层,是行政处罚,市场监管局可不是摆设,一旦查实你销售假冒商品,轻则没收货物、罚款几倍违法所得;重则吊销营业执照,直接关门大吉,根据《产品质量法》和《商标法》,罚款金额可能是货值金额的三到五倍,货值十万?那你可能要交三十万的罚款,更狠的是,现在很多地方实行“黑名单”制度,上了名单,以后开网店、办执照都难如登天。
第三层,也是最吓人的——刑事责任,很多人以为只有杀人放火才坐牢,其实卖假货也能进监狱,关键看“数额”和“情节”,如果你卖的是假烟、假药、假奶粉这类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商品,哪怕金额不大,也可能被认定为“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直接触犯《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最高能判无期!
就算卖的是衣服、包包、化妆品,只要销售额累计超过五万元,就达到了刑事立案标准,查你微信转账记录、快递单号、电商平台数据,顺藤摸瓜一抓一个准,一旦构成犯罪,起步就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金额越大,刑期越长,最高十五年。罚金没商量,违法所得全得吐出来,还要额外交一笔钱。
更扎心的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兼职带货,觉得自己只是“帮忙转发”,没想到成了售假链条的一环,一旦上游供货商出事,你作为分销也难逃其责,别天真地以为“我不知道是假的”就能免责——司法实践中,只要你长期卖同类商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还宣称“原单”“尾单”,法院很可能认定你“应当知道是假货”,照样追责。
以案说法:
2022年,杭州一位90后姑娘小林在朋友圈和某电商平台卖“轻奢女包”,自称“工厂直供、专柜同款”,月入两三万,觉得挺风光,结果有买家送检发现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投诉后市场监管联合公安介入,查她账单,两年销售额达78万元,小林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40万元,她的父母卖了老家房子才凑齐罚金,庭审时她哭着说:“我以为就是个小买卖,没想到会坐牢……”
这个案子在当地震动很大,法官当庭强调:“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知假售假,无论渠道多隐蔽、规模多小,只要达到刑事标准,一律依法严惩。”
法条链接:
律师总结:
朋友们,别拿卖假货当“捷径”,一时暴利,换来的是法律重拳,你以为躲在网络背后没人发现,但现在的监管技术和数据追踪能力远超你的想象。真正的赚钱,靠的是诚信和品质,而不是钻法律空子。
如果你已经涉足这类灰色地带,请立刻收手,清理库存,删除宣传信息,如果已经被调查或收到律师函,千万别自行应对或删证据,第一时间联系专业律师,争取从轻处理,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也要提高警惕,别贪便宜买假货,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在维护市场秩序。
法律不会因为你“不懂”就网开一面,但它会因为你的“清醒”而留一条出路。做生意,走得稳,才能走得远。
卖假货怎么处罚?被抓了会坐牢吗?这些后果你必须知道!,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刷短视频时看到过那种“专柜同款,只要99”的直播间?或者朋友圈里突然冒出的“海外代购、高仿正品”广告?...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