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申请退款?钱付了却没收到服务,还能要回来吗?
网购下单、报课缴费、订酒店机票,钱一分不少地付出去了,结果货不对板、服务缩水,甚至干脆石沉大海——人联系不上,客服不回消息,平台推诿扯皮,这时候你心里肯定在想:“这钱还能拿回来吗?”“到底该怎么申请退...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网购下单后迟迟不发货,报了个课程发现内容全是“水分”,或者餐厅预付了定金结果店突然关门?明明钱已经交出去了,但服务没享受到,东西也没拿到,这时候心里那个憋屈啊,恨不得立刻把钱要回来,可问题是:到底该怎么申请退款?流程复杂吗?对方耍赖不退怎么办?
别急,作为执业十几年的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捋清楚“申请退款”这件事背后的门道,让你在遇到消费纠纷时,不再手足无措。

很多人觉得申请退款像是在“求商家通融”,其实这是个误区,只要你没收到约定的服务或商品,或者商品/服务存在严重问题,退款不是施舍,而是你依法享有的合同解除权和消费者权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在某平台花99元买了个线上课程,付款后发现课程视频画质模糊、内容陈旧,连最基本的教学承诺都没兑现,这时候你说“退我钱”,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对方违约在先,你有权终止交易并要求返还价款。
所以第一步,别怂,拿出你的付款凭证、聊天记录、订单截图,整理好证据,然后正式向商家提出退款请求。
第一步:友好沟通,留下痕迹先通过平台客服、微信、电话等方式联系商家,说明情况,明确提出“要求全额退款”,注意!一定要保留沟通记录,如果是打电话,建议录音;如果是微信,别删对话,这些都可能成为后续维权的关键证据。
第二步:平台介入,借力打力如果是淘宝、京东、美团这类平台交易,直接在订单页面申请“售后”或“退款”,平台通常会在7-15天内介入处理。平台规则往往比商家更讲理,尤其是涉及虚假宣传、货不对板等情况,平台为了维护信誉,多数会支持消费者。
第三步:行政投诉或法律途径兜底如果商家死扛不退,平台也推诿,那就该动真格了,你可以:
去年有个客户李女士找到我,说她在一家瑜伽馆办了年卡,一次性付了8000块,结果才上了三节课,店就关门了,老板电话拉黑,门店人去楼空。
她手里只有一张手写的收款收据,没有合同,也没有发票,很多人这时候就放弃了,觉得“钱没了认栽”,但我告诉她:只要有付款证据,哪怕只是收据,也能追!
我们先是向当地市场监管局投诉,同时向法院提起了小额诉讼,由于她提供了银行转账记录+收据+上课签到表,证据链完整,法院最终判决瑜伽馆退还剩余课时费6400元,后来执行阶段,我们查到老板名下还有存款,钱顺利到账。
这个案子说明什么?不是所有“跑路”都追不回钱,关键是你敢不敢较真,有没有保留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三条:
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未消费的,应当退回。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电子商务法》第二十条:
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按照承诺或者与消费者约定的方式、时限向消费者交付商品或者服务,并承担商品运输中的风险和责任。
这些法条不是摆设,它们是你维权时最硬的底气。
说实话,我见过太多人因为怕麻烦、觉得“就几百块钱算了”,默默吞下委屈,可正是这种沉默,纵容了越来越多的“套路消费”。
申请退款,不只是为了拿回那点钱,更是在维护一个公平交易的社会秩序,每当你认真走完一次退款流程,你就为这个市场多添了一份透明和诚信。
下次再遇到“付了钱却啥也没得到”的情况,请记住这三点:
退款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清醒的自我保护,你值得被尊重,也值得拿回属于你的每一分钱。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旨在普及消费者维权常识,如有具体案件,建议携带材料面询专业律师,量身制定维权方案。
怎么申请退款?钱付了却没收到服务,还能拿回来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网购下单后迟迟不发货,报了个课程发现内容全是“水分”,或者餐厅预付了定金结果店突然关门?...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