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断供被银行告上法庭?别慌!这三步能帮你起死回生
最近接到好几个咨询,都是同一个问题:“律师,我房贷断了几个月,银行突然发函说要起诉我,房子会不会直接没了?” 说实话,听到这种问题,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房子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只是资产,更是家,是安全...
一觉醒来,发现手机里多了条法院传票短信,抬头写着“某某银行诉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那一刻,心直接沉到谷底——完了,贷款逾期太久,真的被告了。
别急着崩溃,作为一名处理过上百起借贷纠纷的执业律师,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贷款逾期被起诉,并不等于“死刑”,只要应对得当,很多案子其实还有“翻盘”的机会,甚至能避免强制执行、征信彻底崩盘的结局。

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抓住那几个黄金补救窗口?
很多人收到起诉材料的第一反应是“装死”,觉得不接电话、不签收文件,法院就拿我没办法,大错特错!
法院一旦立案,所有法律文书都会通过公告送达或留置送达完成程序,哪怕你没签字,也视为你已知晓,缺席判决的结果,几乎一定是银行胜诉,之后直接进入执行阶段——冻结银行卡、列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那时候想补救,代价就大了。
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时间联系承办法官或书记员,确认案情细节,同时主动与银行或其代理律师沟通,表明你不是恶意拖欠,只是暂时困难,愿意协商解决。
法院最怕什么?不是被告还不起钱,而是双方僵持不下,案件拖着不结,只要你表现出积极还款的态度,法院和银行通常都愿意给你一次“和解”的机会。
这里划重点:
👉 如果你现在有能力一次性还清,立刻还!然后拿着还款凭证去法院申请撤诉或调解结案。
👉 如果暂时无力全额偿还,那就拿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分期还款计划,“我每月能还2000,分12期还清本息。”并附上收入证明、困难说明等材料,向法院提交《调解申请书》。
态度比金额更重要,法官更愿意看到一个“想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一个“逃避责任的人”。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你能在开庭前达成和解,法院会出具《民事调解书》,这份文书具有法律效力,但不会进入强制执行程序,也不会在执行信息公开网上留下“老赖”痕迹。
调解书中可以约定“原告(银行)同意不申请强制执行”“不影响征信修复”等条款(需银行同意),为你后续的信用恢复争取空间。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32岁,做网约车司机,疫情那年收入锐减,信用卡和网贷累计逾期超8万,被某商业银行起诉到法院。
他一开始吓得不敢接电话,直到法院发了传票才来找我,我们立刻行动:
银行同意调解,法院出具调解书,小李按期履行完毕后,银行撤回执行申请,最关键的是——他的名字没上执行名单,征信也没有进一步恶化。
现在他已经恢复正常工作,也在逐步申请信用卡恢复使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条:
“借款人主张因疫情影响等客观原因导致还款困难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认定违约责任。”
《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明确规定: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虽然贷款合同一般不轻易适用“不可抗力”,但重大疾病、失业、疫情等特殊情况,可作为减轻责任的酌定因素。
我想对每一个正在焦虑的人说:被起诉不是终点,而是转折点,法律从不惩罚诚实但暂时困难的人,它真正惩罚的是逃避和无视。
贷款逾期被起诉后,最有效的补救路径就是:
✅ 及时应诉,不逃避;
✅ 积极沟通,展现还款意愿;
✅ 争取调解,避免执行。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银行要的是钱,不是你的命;法院要的是公正,不是你的尊严,只要你愿意面对,法律永远给你留了一扇门。
别等到房子被拍卖、工资被扣划才后悔——就是最好的补救时机。
贷款逾期被起诉了还能补救吗?别慌,这3步能帮你起死回生!,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一觉醒来,发现手机里多了条法院传票短信,抬头写着“某某银行诉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那一刻,心直接沉到谷底——完...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