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第二次起诉?别慌!这3个关键动作能帮你扭转局面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第一次因为手头紧,贷款逾期了几个月,结果银行发了催收函、打了几个电话,最后协商还上了,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可没想到,几个月后,又收到法院传票——居然被第二次起诉了? 这时候很...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手机一响,看到是“某某银行”的来电,心里“咯噔”一下——不是催你还钱,就是通知你已经被起诉了,最近就有位朋友老张,凌晨两点给我发消息:“律师,我贷款逾期快一年了,银行把我告了,法院通知下周开庭……但我还没收到判决书,还有救吗?”
说实话,听到“被起诉”,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崩溃、逃避,甚至觉得“完了,这辈子都毁了”,但我想告诉你:只要判决还没下来,你就还有机会翻盘,今天这篇文章不讲大道理,也不堆法条,咱们就聊点实在的——面对贷款逾期被起诉但尚未判决的情况,普通人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保护自己?

很多人一听“被起诉”,就以为已经坐实了债务违约、马上要上征信黑名单、甚至会被强制执行,其实不然。
起诉只是程序的开始,不是结果的宣判,银行把材料递到法院,相当于说:“法官,这个人欠钱不还,请您主持公道。”但最终怎么判,还得看证据、看答辩、看双方博弈。
就像打官司前哨战刚打响,子弹才刚上膛,胜负未分,这时候你最不该做的,就是失联、躲债、装死,相反,这是你最后能主动掌握节奏的机会窗口。
很多人连自己被哪个法院起诉、案号多少、开庭时间都不清楚,光靠催收电话吓唬自己,这不行。
正确做法:
⚠️ 重点来了:很多银行在起诉时会把利息、违约金算得很高,甚至超过法定上限,这一块,就是你后续可以争取减免的空间。
法院最喜欢什么当事人?愿意沟通、态度诚恳、有还款意愿的。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传递善意:
法院不是银行的打手,它的职责是公平裁判,如果你表现出积极态度,法官大概率会组织调解,一旦调解成功,不仅可能减免部分利息,还能避免留下“强制执行”的污点记录。
我不是鼓吹每个人都得请律师,但如果你面临的是:
那我建议你至少做一次法律咨询,让专业人士帮你看看:
一封律师函发过去,银行反而会重新评估是否值得继续打官司。
去年底,我在深圳代理了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32岁,做网约车司机,因疫情断收,信用卡+网贷总共逾期18万,被某国有银行起诉到福田法院。
他起初吓得不敢接电话,直到收到传票才来找我,我们第一时间做了三件事:
结果?开庭当天,法官主持调解,银行同意了我们的方案。没有判决,没有执行,征信也没有新增“失信”记录,现在小李每月按时还款,生活慢慢重回正轨。
这个案子的关键是什么?不是“赖账”,而是“有诚意地还”。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可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九条
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LPR的四倍。
⚠️ 注意:虽然银行贷款不完全适用民间借贷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常以此为参考,审查银行主张的综合利率是否过高。
这意味着:只要你愿意谈,法院就必须给你调解的机会。
最后我想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欠钱不还确实不对,但一个人陷入困境,并不代表他就该被彻底击垮。
银行起诉,本质是催收手段之一,而法律的存在,正是为了在“债权保护”和“人性底线”之间找到平衡。
如果你正在经历贷款逾期被诉但尚未判决的阶段,请务必记住:
别再躲在角落里焦虑了,拿起手机,查一下案号;抽空跑一趟法院,交一份申请;或者,找个靠谱律师聊聊——哪怕只做一件事,也比什么都不做强。
人生总有低谷,但只要你不放弃自己,法律就不会放弃你。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结合真实案例与实务经验,旨在提供通俗易懂的法律指引,如有具体个案需求,建议面询专业律师,量身制定应对策略。
贷款逾期被银行起诉但还没判?别慌!3个关键动作能帮你扭转局面,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手机一响,看到是“某某银行”的来电,心里“咯噔”一下——不是催你还钱,就是通知你已经被起诉...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