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被盯上了怎么办?一不小心成被告,还能翻身吗?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某天突然收到法院传票,打开一看,自己莫名其妙成了被告,对方还拿出了“借条”“合同”甚至“银行流水”,证据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可问题是,你压根就没签过字、没借过钱、也没发生过...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吓人的事——某天突然收到法院传票,打开一看,自己居然成了被告,可明明啥都没干?更离谱的是,对方告你的事,压根儿就是子虚乌有,证据也是拼凑出来的,这时候你可能不是倒霉,而是撞上了虚假诉讼。
别慌,今天咱们就来聊点实在的:当虚假诉讼找上门,普通人该怎么应对?怎么反击?又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先说清楚,虚假诉讼不是简单的“打官司输赢”,而是一种以捏造事实、伪造证据为手段,通过法院程序谋取非法利益或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
举个典型例子:张三欠李四10万,已经还清,但李四偷偷留了一张借条复印件,把还款记录销毁,然后拿着这张“孤证”去法院起诉张三还钱,这就是典型的虚假诉讼。
这类行为不仅浪费司法资源,更严重扰乱社会公平,很多人因为怕麻烦、不懂法,最后被迫和解、赔钱,甚至背上报案记录,吃了哑巴亏。
面对这种情况,情绪激动没用,关键是要冷静、迅速、专业地应对,记住这三步:
哪怕对方告得天花乱坠,你也得拿出“我根本没做过这事”的铁证。
证据不在于多,而在于能形成完整链条,让法官一眼看出谁在说谎。
很多人收到传票第一反应是:“我不理他,反正我没做亏心事。”错!不出庭等于自动放弃辩护权,法院可能直接判你败诉。
正确的做法是:按时出庭,提交答辩状,当庭指出对方证据漏洞,如果自己搞不定,赶紧找个靠谱律师,别省这点钱。
重点来了——虚假诉讼不只是民事纠纷,它可能构成犯罪!
一旦你掌握确凿证据证明对方是恶意捏造事实,就可以向法院申请驳回起诉,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请求法院将案件移送公安,以“虚假诉讼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别以为他们能全身而退,法律早就给他们准备了“后路封杀”。
王女士某天突然收到法院通知,说她向朋友借了8万元未还,对方还提交了借条和转账记录,可王女士根本没借过这笔钱,那笔转账其实是她替公司收的货款。
她第一时间调取了自己的银行流水,发现对方只截取了“收款”部分,却隐瞒了她当天就把钱转给公司老板的记录,她还找到了当时的微信沟通记录,证明这是代收行为。
开庭时,王女士带着完整证据链出庭,当场拆穿对方谎言,法院不仅驳回原告诉求,还因原告涉嫌伪造借贷关系,将其行为移交公安机关调查。
原告因涉嫌虚假诉讼被立案,王女士不仅洗清冤屈,还成功维权。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真相不怕查,怕的是你不敢查、不去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
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些法条不是摆设,而是你手里的“防弹衣”。
虚假诉讼最可怕的地方,是它披着“合法程序”的外衣作恶,有人利用法院的权威,把编造的故事变成判决书,让你百口莫辩。
但你要明白:法律从不保护恶意,也从不辜负诚实。
如果你不幸成为虚假诉讼的受害者,
更重要的是,平时就要养成保留证据的习惯——聊天记录别删、转账备注用途、重要对话能录音尽量录,这些细节,关键时刻能救你一命。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而你的清醒与勇敢,就是推动它加速到来的力量。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仅供普法参考,具体案件请咨询专业法律人士,捍卫权利,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虚假诉讼怎么处理?一不小心被被告了怎么办?,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吓人的事——某天突然收到法院传票,打开一看,自己居然成了被告,可明明啥都没干?更离谱的是,对...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