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被盯上了怎么办?一不小心成被告,还能翻身吗?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某天突然收到法院传票,打开一看,自己莫名其妙成了被告,对方还拿出了“借条”“合同”甚至“银行流水”,证据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可问题是,你压根就没签过字、没借过钱、也没发生过...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没欠钱,突然收到法院传票,说你被人起诉了?或者更离谱的,对方拿着一张根本不存在的借条,要求你还“莫须有”的债务?别慌,这很可能就是虚假诉讼在作祟。
很多人一听“诉讼”两个字就腿软,觉得进了法院就是理亏,其实大错特错,现在有些人动歪脑筋,想通过打官司来讹人、抢财产、逃避执行,甚至报复他人,他们伪造证据、虚构事实,把法庭当成自己谋利的工具,但你要知道,法律不是摆设,虚假诉讼不仅不会得逞,搞不好还会把自己送进监狱。
那遇到这种“凭空冒出来”的官司,该怎么办?
别慌,先稳住心态,很多人一看到法院文书就紧张,立马打电话解释、求和,甚至稀里糊涂签了调解书,这恰恰中了对方的圈套,只要你是清白的,法律一定站在你这边。
第二步,全面梳理事实,收集反证,比如对方说你借了他10万,那你就要回忆清楚:有没有写借条?有没有转账记录?有没有聊天记录能证明你们之间根本没有借贷关系?尤其是微信、短信、通话录音这些电子证据,千万别删,它们往往是揭穿谎言的关键。
第三步,第一时间向法院说明情况,并申请调查,在开庭时,你要明确指出对方陈述不实,要求法院调取银行流水、通讯记录、笔迹鉴定等,法院一旦发现证据造假,就会启动审查程序,现在很多地方法院已经建立了“虚假诉讼识别机制”,对异常案件会重点排查。
更狠的一招是——反手举报对方涉嫌虚假诉讼罪,你不是被告就只能挨打,你完全可以变成“原告”,去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向检察院控告,一旦查实,对方不仅要败诉,还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说到这里,很多人担心:“我要是反击,会不会被打击报复?”法律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对于恶意诉讼、虚假陈述的行为,法院可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也就是说,谁玩火,谁自焚。
以案说法:一场“借条”引发的闹剧
去年浙江有个案子特别典型,张某和前同事李某闹翻了,结果几个月后,李某突然拿着一张“借款20万元”的借条把他告上法庭,还提供了所谓的“转账截图”,张某一头雾水,根本没借过钱。
但他没慌,第一时间找到律师,调出了自己的银行流水——根本没有这笔转账,他又翻出微信聊天记录,发现李某曾在分手后威胁他说:“你不给我钱,我就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开庭时,张某当庭申请笔迹鉴定,结果发现借条上的签名是伪造的,法院不仅驳回了李某的全部诉求,还将其移送公安,李某因犯虚假诉讼罪,被判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三万元。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面对虚假诉讼,沉默就是纵容,反击才是自保。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
“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这就是所谓的“虚假诉讼罪”,不是吓唬人的,是真的会坐牢的!
律师总结:
虚假诉讼不是普通的“扯皮”,它是对司法权威的公然挑衅,也是对普通人权益的赤裸侵犯,但法律早已布下天网,只要你敢于亮剑、善于取证、及时反击,不仅能全身而退,还能让作恶者付出惨痛代价。
记住一句话: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从不缺席;而谎言,终将在证据面前原形毕露,如果你正遭遇不实指控,请立刻行动,找专业律师介入,别让别人的恶意,毁掉你的人生。
法律从不保护沉默的人,它只拥抱那些敢于捍卫真相的勇者。
虚假诉讼被盯上了怎么办?一招识破,还能反杀!,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没欠钱,突然收到法院传票,说你被人起诉了?或者更离谱的,对方拿着一张根本不存在的...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