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选装修公司不踩坑?合同签了还能反悔吗?
说实话,装修这事儿,真不是刷几篇小红书、看几个短视频就能搞定的,我见过太多人,一腔热血砸进几十万,结果墙面开裂、水电返工、工期拖上大半年……最后钱花了,心也碎了,更离谱的是,有些业主连对方公司有没有资...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房子终于到手了,满心欢喜准备装修,结果一走进家装市场,瞬间头大——广告铺天盖地,“0增项”“全包一口价”“终身保修”,说得天花乱坠,可等你真掏了钱,问题一个接一个冒出来:工期无限拖延、材料偷梁换柱、水电乱改隐患多……更离谱的是,某天突然发现公司关门了,负责人电话打不通,微信被拉黑。
别急,今天我就以一名执业十几年的律师视角,跟你掏心窝子聊聊:到底该怎么选装修公司,才能既省心又避雷?

很多人选装修公司,第一反应是看展厅漂不漂亮、设计师帅不帅、样板间拍得像杂志封面,但我要告诉你:外表越光鲜,越要警惕内里有没有“窟窿”。
真正靠谱的做法是——先查资质,再谈合作。
打开“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天眼查”“企查查”,输入公司名字,重点看三点:
我曾接过一个案子,客户花18万全包装修,结果开工两个月,公司因拖欠材料款被供应商起诉,直接停工,一查才发现,这家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名下已有5起执行案件,你说冤不冤?
所以记住:选公司不是选美,而是选“信用”。
很多人签合同时,觉得就是走个流程,匆匆扫两眼就签字,等出事了才翻出来看,发现全是“模糊表述”:“高档环保材料”“按行业标准施工”——问题是,哪个行业?什么标准?谁说了算?
真正的专业合同,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合同不是用来信任的,是用来防范不信任的。
“999元/㎡全包,送全屋家具!”这种广告你肯定见过,但你要明白:装修是重成本行业,人工、材料、运输、管理哪样不要钱?
那些报价远低于市场均价的公司,往往靠三种方式回本:
我常说一句话:“便宜的背后,都是代价。”装修一旦出问题,返工成本可能比最初多花的钱还高,更别说精神损耗和居住安全隐患。
去年,杭州一位李女士找到我,说新装修的房子住进去三个月,孩子持续咳嗽,去医院一查是甲醛超标,她这才意识到不对劲。
我们调取施工记录发现:合同写的“进口环保漆”,实际采购单上却是某杂牌涂料;定制柜体标称“实木颗粒板”,经检测密度不足,胶水含量严重超标。
更糟的是,装修公司注册地是个虚拟地址,法人是个60多岁的农村老人,根本无力赔偿。
最后我们通过消费者协会和市场监管局介入,才追回部分款项,但房子已经住了半年,孩子的健康损失,谁来赔?
这起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选错公司,买的不是装修,是风险。
《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装修公司未按合同约定使用材料或完成施工,构成违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
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
→ 这意味着:装修出问题,先由公司自证清白,不是你举证!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
装修人不得拒绝和阻碍物业管理单位依据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协议的约定,对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 物业有权管装修,发现问题可及时叫停。
装修不是一次性买卖,而是一场持续数月的合作,它考验的不仅是工艺,更是诚信、沟通和责任感。
作为律师,我给你的终极建议是:
宁可多花一万块,也要选一个“能联系上、敢签合同、有地址、有历史”的公司。
签合同前,去工地看看正在施工的现场;加项目经理微信,试试沟通是否顺畅;查查他们做过哪些小区,问问邻居真实反馈。
装修不怕慢,就怕断;不怕贵,就怕坑。
你花的每一分钱,都应该换来安心和品质,而不是一场维权马拉松。
别让新家,成了你最想逃离的地方。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旨在普及法律常识,不构成具体法律意见,如遇具体纠纷,请及时咨询专业律师。
怎么选装修公司才不踩坑?合同签完就跑路怎么办?,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房子终于到手了,满心欢喜准备装修,结果一走进家装市场,瞬间头大——广告铺天盖地,“0增项...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