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合同失职被骗怎么认定
一、履行合同失职被骗怎么认定 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的认定需考虑多方面因素。 主体方面,通常为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这些人员在单位中对合同履行负有领导、决策等关键职责。 行为方面...
一、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是过失吗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是过失犯罪。
此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含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的失职行为可能导致被诈骗,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却因疏忽而未预见。例如,在合同签订中,应当对对方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等进行审查,却因疏忽未审查,最终被骗。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失职行为可能造成国家利益重大损失,但轻信能够避免。比如,虽然发现对方有些异常情况,但自认为有能力控制局面,不会被骗,结果依然遭受损失。
若行为人是出于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还积极追求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那就不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而可能构成其他故意犯罪。所以,该罪的主观特征是过失。
二、被骗去有本人签字能报案吗
被骗去贷款且有本人签字可以报案。即便有本人签字,若存在被欺骗的情形,该贷款行为可能并非本人真实意思表示。
从法律角度看,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若对方通过欺骗手段,让你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字贷款,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公安机关会依法处理。
报案时需准备相关证据,如与诈骗者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贷款合同、资金流向凭证等,这些能证明自己是在被骗状态下签字贷款。同时,详细准确向警方描述事情经过,包括何时何地被何人以何种方式欺骗去贷款等。
不过,最终是否立案由公安机关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若达到立案标准,会进行侦查;若未达到,也会说明理由。所以,遇到此类情况应及时报案,借助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贷款被骗签合同,没下款,用还吗
贷款被骗签合同但没下款,通常无需还款。根据法律规定,是实践合同,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需实际交付借款才能生效。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签订了贷款合同,但贷款方并未实际发放款项,合同未生效,借款人也就没有还款义务。
然而,需保留未收到款项的证据,如银行流水记录、聊天记录等,以证明自己未获得贷款。如果贷款方要求还款,可向其出示证据,表明自己没有收到款项,不应承担还款责任。
若贷款方骚扰或威胁,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诈骗方的刑事责任;也可向起诉,请求确认,解除自己的还款责任。
总之,贷款被骗签合同没下款,一般不用还款。但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以上是关于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是过失吗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一、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是过失吗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是过失犯罪。 此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含疏...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