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短信突然来了?别慌!一招教你识别真假,避免踩坑!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移交法务部门处理。”——短短几十个字,瞬间让人心跳加速,手心冒汗。 尤其是当...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辛辛苦苦把逾期的贷款终于还清了,刚松一口气,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名下贷款已全部结清,征信即将更新,请注意查收。”紧接着又来一条:“因逾期记录未消除,账户仍受限,如需修复征信,请点击链接……”
是不是瞬间心跳加速?刚刚还完钱,怎么又出问题?更离谱的是,这些短信里还附带一个短链接,点不点都像在走钢丝,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种“贷款还清短信”背后的门道,教你一眼识破套路,保护自己的钱包和征信安全。
先说重点:真正的贷款结清通知,从来不会通过短信附链接让你操作,更不会要求你“缴费修复征信”。
银行、正规金融机构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你还清贷款后,确实会发送结清提醒,但这类信息通常有以下几个特征: 简洁明确您于X月X日偿还完毕XX贷款,本息已结清,感谢您的支持。”
2. 不带任何跳转链接正规机构绝不会在短信里塞个“点击领取结清证明”之类的链接。
3. 发送号码为官方号段一般是95开头的五位数或106开头的服务号,而不是乱七八糟的虚拟运营商号码。
4. 同步提供查询方式**:比如建议你登录官方App或拨打客服电话核实。
而那些一看就“不对劲”的短信——说什么“系统延迟未更新”“需人工申请解冻账户”“不处理将影响子女上学”——全是典型的诈骗话术,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诱导你点击恶意链接,套取身份信息、银行卡密码,甚至远程控制你的手机。
我见过太多客户,还完款心情放松,随手一点链接,结果银行卡里的钱被瞬间转走,更有人因为填写了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被骗子注册网贷,背上新债,你说冤不冤?
去年,杭州的王女士在还清一笔3万元的信用贷后,收到一条自称“某某银行信贷中心”发来的短信:“您贷款已结清,但因历史逾期,征信仍显示异常,如需快速修复,请点击下方链接提交材料。”她一时心急,点了进去,按提示上传了身份证正反面、银行卡照片,还输入了手机银行的登录密码。
结果三天后,她发现名下多了一笔5万元的网贷,而自己的两张储蓄卡也被分批转走近8万元,报警后警方调查发现,那个链接根本不是银行官网,而是一个高度仿真的钓鱼网站,骗子利用她的信息,在多个平台申请贷款并完成提现。
虽然部分资金被追回,但王女士不仅遭受经济损失,还因“他人冒用身份借贷”一事折腾了大半年才彻底澄清,这个案子后来成了当地反诈宣传的典型案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也就是说,如果你确实还清了贷款但征信没更新,应该通过正规渠道申诉,而不是相信短信里的“快速通道”。
朋友们,贷款逾期不可怕,还清就是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但请记住:所有涉及金钱、征信、身份信息的操作,都必须“慢下来、查清楚、问官方”。
当你收到所谓“结清通知”时,请务必做到三步:
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清醒的认知和谨慎的习惯,别让一条短信,毁掉你辛苦重建的信用生活。
天上不会掉结清证明,只会掉陷阱。
守住底线,才能真正走出负债阴霾,迎来财务自由的光。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辛辛苦苦把逾期的贷款终于还清了,刚松一口气,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名下贷款已全部...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