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还清后短信炸锅?别慌!一招教你识别真假结清通知

金融债务35秒前1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辛辛苦苦把逾期的贷款终于还清了,刚松一口气,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名下贷款已全部结清,征信即将更新,请注意查收。”紧接着又来一条:“因逾期记录未消除,账户仍受限,如需修复征信,请点击链接……”

是不是瞬间心跳加速?刚刚还完钱,怎么又出问题?更离谱的是,这些短信里还附带一个短链接,点不点都像在走钢丝,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种“贷款还清短信”背后的门道,教你一眼识破套路,保护自己的钱包和征信安全。

贷款还清后短信炸锅?别慌!一招教你识别真假结清通知


先说重点:真正的贷款结清通知,从来不会通过短信附链接让你操作,更不会要求你“缴费修复征信”。

银行、正规金融机构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你还清贷款后,确实会发送结清提醒,但这类信息通常有以下几个特征: 简洁明确您于X月X日偿还完毕XX贷款,本息已结清,感谢您的支持。”
2.
不带任何跳转链接正规机构绝不会在短信里塞个“点击领取结清证明”之类的链接。
3.
发送号码为官方号段一般是95开头的五位数或106开头的服务号,而不是乱七八糟的虚拟运营商号码。
4.
同步提供查询方式**:比如建议你登录官方App或拨打客服电话核实。

而那些一看就“不对劲”的短信——说什么“系统延迟未更新”“需人工申请解冻账户”“不处理将影响子女上学”——全是典型的诈骗话术,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诱导你点击恶意链接,套取身份信息、银行卡密码,甚至远程控制你的手机。

我见过太多客户,还完款心情放松,随手一点链接,结果银行卡里的钱被瞬间转走,更有人因为填写了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被骗子注册网贷,背上新债,你说冤不冤?


以案说法

去年,杭州的王女士在还清一笔3万元的信用贷后,收到一条自称“某某银行信贷中心”发来的短信:“您贷款已结清,但因历史逾期,征信仍显示异常,如需快速修复,请点击下方链接提交材料。”她一时心急,点了进去,按提示上传了身份证正反面、银行卡照片,还输入了手机银行的登录密码。

结果三天后,她发现名下多了一笔5万元的网贷,而自己的两张储蓄卡也被分批转走近8万元,报警后警方调查发现,那个链接根本不是银行官网,而是一个高度仿真的钓鱼网站,骗子利用她的信息,在多个平台申请贷款并完成提现。

虽然部分资金被追回,但王女士不仅遭受经济损失,还因“他人冒用身份借贷”一事折腾了大半年才彻底澄清,这个案子后来成了当地反诈宣传的典型案例。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也就是说,如果你确实还清了贷款但征信没更新,应该通过正规渠道申诉,而不是相信短信里的“快速通道”。


朋友们,贷款逾期不可怕,还清就是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但请记住:所有涉及金钱、征信、身份信息的操作,都必须“慢下来、查清楚、问官方”。

当你收到所谓“结清通知”时,请务必做到三步:

  1. 不点击任何陌生链接;
  2. 不透露验证码、密码、人脸识别等敏感信息;
  3. 主动查证:登录银行官方App、拨打客服电话,或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查询真实还款状态。

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清醒的认知和谨慎的习惯,别让一条短信,毁掉你辛苦重建的信用生活。

天上不会掉结清证明,只会掉陷阱。
守住底线,才能真正走出负债阴霾,迎来财务自由的光。

贷款还清后短信炸锅?别慌!一招教你识别真假结清通知,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信用卡逾期了怎么办?哪里可以申诉?
« 上一篇2分钟前
×
19
2025 10

贷款还清后短信炸锅?别慌!一招教你识别真假结清通知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辛辛苦苦把逾期的贷款终于还清了,刚松一口气,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名下贷款已全部...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