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买完想退?别慌!一招教你避坑,退款不求人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刚抢到特价机票正暗自庆幸,结果行程有变,立马想退票,可点进平台一看——“不可退”“手续费高达80%”“仅退税费”……心凉半截,更离谱的是,客服打不通,页面说明像天书,退个机票比登机...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刚订好机票准备出发,结果临时有事走不了;或者一冲动买了张特价票,冷静下来发现行程完全对不上,这时候第一反应肯定是:这票能退吗?怎么退?退了能拿回多少钱?
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把“飞机票怎么退”这件事掰开揉碎讲清楚——不整那些官方套话,只说你真正需要知道的重点。
很多人以为买了机票就等于“商品到手”,不满意随时可退,但现实是:机票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合同”,能不能退、退多少,全看合同条款(也就是你购票时同意的那些规则)。
具体要看三个核心要素:
机票类型
航空公司政策
每家航司退票规则不同。
购票渠道
👉 简单总结一句话:退不退得了,不看你多着急,而看这张票当初卖你的时候“允不允许退”。
别再傻傻打电话等一个小时了!现在退票其实很简单,按这个流程走:
⚠️ 特别提醒:
去年夏天,李女士在某旅行平台抢了一张“暑期特惠”机票,杭州→三亚,票价598元,结果孩子突然发烧住院,她赶紧申请退票。
平台显示“支持退票”,她松了口气,可三天后一看账户,只退回了60元。
她打电话质问,客服甩出一行小字:“此为不可退改特价票,退票仅返还民航发展基金及燃油附加费。”
李女士懵了:“那为什么页面写‘可退’?”
客服答:“是指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退,具体以航司规则为准。”
最后我帮她梳理证据,发现平台确实在二级页面隐藏了“不可退改”说明,虽不违法,但存在误导嫌疑,我们向消协投诉,最终平台补偿了200元代金券。
📌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可退”≠“全退”,购票时一定要拉到底看完所有细则,尤其是加粗红字和小字体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
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落实到机票上就是:如果你因不可抗力(如重病、疫情、自然灾害)无法出行,理论上可以主张解除合同并要求合理退款。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明确规定: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这意味着——平台不能用模糊表述诱导消费,关键限制条件必须显著提示。
说到底,退票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契约精神的体现,你和航司之间签的,是一份看不见的合同,退票的本质,不是“求人通融”,而是依据规则行使权利。
所以我的建议很明确:
✅ 买票前务必点开“退改签规则”,逐字看完;
✅ 尽量选择航司官网购票,信息更透明;
✅ 遇到不合理扣费,保留截图+通话录音,及时投诉;
✅ 特殊情况(如生病、隔离),准备好证明材料,主动协商。
你不是在“求”他们退钱,你是在拿回本该属于你的权益。
下次再遇到“机票怎么退”的问题,别慌,先看票种、再查规则、最后动手操作——三步走稳,少踩一个坑,就是省下几百块真金白银。
旅行的意义是自由,而不是被一张机票困住,懂规则的人,才配拥有真正的自由行。
机票买完想退?别慌!三分钟搞懂退票全流程,避坑指南一次讲透,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刚订好机票准备出发,结果临时有事走不了;或者一冲动买了张特价票,冷静下来发现行程完全对不上...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