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短信轰炸还上门外访?别慌,先搞清这几点再应对!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安排实地走访。”紧接着,家门口真来了穿着工装、拿着文件的人,说是“贷后管理专员”,要了解你的还款意愿,那一刻,心跳加...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一时手头紧,房贷、车贷或者网贷晚还了几天,结果手机突然像炸了一样,一天收到十几条催收短信,语气一个比一个吓人:“已立案”“马上起诉”“影响子女征信”……更离谱的是,某天你居然真的收到了法院传票,说银行或平台要告你违约,这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懵的:我只是晚还几天,怎么就成被告了?这些短信算不算骚扰?我该怎么办?
别急,今天我就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律师身份,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最关键的——你该怎么应对。
很多人以为,只要贷款逾期,对方就能马上把你告上法庭,其实不是的,金融机构在正式起诉前,会经过几个阶段:
宽限期提醒(通常3-5天)
这时候可能只是系统自动发个短信或电话,提醒你还款,语气还算客气。
催收期(30-90天)
如果你一直没还,就会进入强力催收阶段,这时候短信、电话频繁轰炸,甚至可能冒充“法务部”“执行局”,制造恐慌情绪。
委托第三方催收或准备诉讼材料(90天以上)
银行或平台可能会把债权打包给催收公司,也有可能开始整理证据,准备走法律程序。
⚠️ 注意:并不是所有发“已起诉”短信的都是真的在走诉讼程序,很多是催收话术,用来施压你还钱,但如果你长期失联、拒不沟通,对方确实有权依法起诉。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我们来拆解一下常见的几类短信内容:
根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催收方不得以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催收债务,频繁发送带有威胁、恐吓内容的短信,已经涉嫌违法。
👉你可以保留这些短信作为证据,在必要时主张对方侵犯你的隐私权或人格权。
如果某天你真的收到了法院的应诉通知书,先别慌,按下面三步走:
✅第一步:核实信息真假
别信短信,直接打12368(全国法院诉讼服务热线),输入案号查询是否真实立案,也可以登录“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查案件进展。
✅第二步:积极应诉,不要逃避
很多人一看被起诉就躲着不见,结果法院缺席判决,败诉后直接进入执行程序,正确做法是:
✅第三步:争取协商解决
其实大多数案子在开庭前都能调解,你可以主动联系原告(银行或平台),提出分期还款方案,法院也会组织调解,一旦达成协议,就不会留案底,也不会上“失信名单”。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因为创业失败,网贷逾期8个月,累计欠款4万多,期间每天收到几十条短信,有说“已报警”,有说“要去老家贴告示”,搞得他精神崩溃,一度想跑路。
后来他真的收到了法院传票,我接手后第一时间调取了他的全部催收记录,发现其中7条短信明确使用了“通缉”“冻结账户”等虚假表述,我们在答辩中不仅反驳了部分利息计算方式,还反诉催收公司侵犯人格权。
最终法院认定:债务属实,需偿还本金及合法利息;但催收行为超出合理范围,责令平台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2000元,双方达成调解,分24期还款,避免了强制执行。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哪怕你欠钱,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法律保护债权,也同样保护每一个债务人的人格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
明确规定:催收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性语言,不得向无关第三人透露债务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对利率上限、逾期责任、举证责任有详细规定。
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恐惧裹挟,做出错误选择,你要明白:
真正的法律,不是用来吓人的工具,而是平衡权利与义务的尺子,你欠了钱,该还的要还;但别人也不能借机踩你头上撒野。
面对逾期和催收,记住八个字:正视问题,依法应对,该沟通就沟通,该出庭就出庭,必要时找个专业律师帮你撑腰,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生活总有低谷,但只要守住底线、用对方法,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贷款逾期被短信轰炸还被告上法庭?别慌,3步教你合法应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一时手头紧,房贷、车贷或者网贷晚还了几天,结果手机突然像炸了一样,一天收到十几条催...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