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最稳妥?
正吃着饭,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申请的贷款已连续逾期,将影响征信,请立即还款以免被起诉”,那一刻,心猛地一沉,筷子都差点掉桌上,可仔细一想,我最近根本没借过钱啊?这到...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因贷款逾期未还,已被正式起诉,请尽快处理,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那一刻,心跳骤停,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完了,是不是要坐牢了?”别急,先深呼吸,听我说。
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电话:“律师,我收到起诉短信了,是不是马上就要被法院抓走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短信并不等于真的被起诉,它可能是催收手段、第三方机构的施压话术,甚至有些是诈骗信息,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万一真是法院发来的呢?所以关键在于:冷静判断、快速核实、及时应对。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件事:真正的“起诉”,不会只通过一条短信通知你,根据我国法律程序,正规的诉讼启动,必须由原告(比如银行或贷款平台)向法院提交起诉状,法院立案后,会通过书面传票、电话通知或司法送达的方式正式告知被告,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收到一条短信,没有收到任何纸质文件或法院电话,那大概率不是真正的诉讼。
但这里有个例外——现在很多法院推行电子送达,比如你之前在借款合同里签过《电子送达确认书》,法院就可能通过你预留的手机号发送短信或推送消息,这种短信通常会有明确的法院名称、案号、开庭时间,甚至附带一个官方链接让你查询案件详情,这时候你就得当真了。
那问题来了:怎么分辨真假?
教你三招:
看落款和来源号码:真正的法院短信,一般来自12368全国法院统一送达平台,如果短信是普通手机号、营销号,或者写着“某某法务中心”“某某资产公司”,那基本就是催收方在吓唬你。
查案号真伪:短信里如果有案号,直接登录“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或当地法院官网,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查一下有没有这个案子,没有?那就是假的。
别点链接!别转账!很多诈骗短信会附带一个链接,说“点击查看判决书”或“在线还款免诉”,点进去可能是钓鱼网站,盗取你的银行卡信息,法院从不让你扫码付款或私下转账!
那如果真的是被起诉了,怎么办?
别慌,四个字:积极应对。
第一步,收集所有借款合同、还款记录、沟通截图,这些是你维权的基础。
第二步,分析对方起诉的理由是否成立,比如你确实逾期了,但利息算得太高,或者催收过程存在暴力、骚扰行为,这些都可以作为抗辩理由。
第三步,决定是否应诉,很多人怕出庭,觉得丢人或应付不了,但你要知道,不出庭=放弃辩护权,法院很可能直接判你败诉,强制执行你的工资、存款甚至房产,哪怕请不起律师,也尽量去开庭说明情况。
第四步,考虑调解,很多金融纠纷案件,法院会优先组织调解,如果你能拿出一部分钱分期还,往往可以达成和解,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以案说法: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借了某网贷平台两万,后来失业断供,逾期九个月,某天突然收到短信:“已立案起诉,限48小时内还款,否则冻结账户并列入失信名单。”小李吓得连夜凑钱想还,还好他先打了12368法院热线查询,发现根本没有这个案子,后来我们顺藤摸瓜,发现是第三方催收公司伪造法院名义发短信施压,我们向银保监会和公安报案,最终该催收公司被行政处罚,小李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恐慌。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恐惧源于未知,而真相藏在细节里,只要你愿意花十分钟核实,就能避开一场心理风暴。
法条链接:
律师总结:
收到“被起诉”短信,不必惊慌,但也不能无视。真起诉有程序,假恐吓靠演技,你要做的不是立刻还钱,而是冷静下来,查证信息真伪,保留证据,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逾期不可怕,逃避才可怕,法律从不惩罚诚实面对困难的人,但一定会严惩恶意逃债的行为,与其被情绪裹挟,不如主动出击——这才是普通人面对债务危机最体面也最有效的姿态。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法律永远是那个沉默却坚定站在你身后的人。
贷款逾期收到起诉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才最稳妥?,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因贷款逾期未还,已被正式起诉,请尽快处理,否则...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