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了,银行是怎么发短信催收的?你收到过几条?
某天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信用记录。”那一刻,心里咯噔一下,血压都高了半度。 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信贷产品普及,越来越多...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睡得正香,手机“叮”一声亮了,一看是银行发来的消息:“尊敬的客户,您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心里“咯噔”一下,睡意全无,第二天白天,类似短信又来一条:“您的账户已被列入催收名单,请立即处理。”再过两天,连带着家人朋友都收到莫名其妙的“提醒”……这背后到底是谁在发短信?它们合法吗?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我就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律师视角,和大家聊聊——贷款逾期后,你会收到哪些短信?哪些是正常的提醒,哪些已经涉嫌违法?我们普通人该怎么保护自己?
“【中国银行】尊敬的客户,您尾号8866的贷款已逾期3天,当前欠款金额为¥12,800.00,请及时还款,避免产生罚息及信用记录受损,登录手机银行查看详情。”
✅ 这类短信属于正常履行合同义务的提醒,是合法合规的。
“【速通催收】王先生,您在XX平台的借款已严重逾期,我司受托进行催收,请于今日18:00前联系XXX-XXXXXXX,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进一步措施。”
⚠️ 这类短信虽然常见,但必须注意:催收公司不得冒充国家机关、不得恐吓威胁、不得骚扰无关人员。
“【法院执行局】因您拒不还款,已立案强制执行,将在48小时内冻结所有银行卡,点击链接查看执行文书。”
🚫 这种短信基本是诈骗!法院不会通过短信发“执行通知”,更不会附带链接让你点,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还可能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您好,您好友李某在某平台借款未还,请提醒其尽快处理,以免影响双方信用。”
💥 这种行为已经明显越界!《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传输他人个人信息,把你的债务情况告诉别人,属于典型的侵犯隐私。
我曾代理过一起真实案件,当事人张先生因为创业失败,网贷逾期了两万多,起初他还能接到银行的正常提醒短信,后来突然有一天,他妻子接连收到三条短信:
“您丈夫张某欠款不还,已被列为失信人员,请督促其还款。”
“紧急通知:张某名下房产即将被查封,请速联系XXX。”
“友情提示:与失信人交往会影响子女入学资格。”
张先生的妻子当时正在孕期,看到这些信息当场情绪崩溃,甚至一度怀疑丈夫在外面“欠赌债”,两人几乎闹到离婚边缘。
后来我们调查发现,这些短信并非银行发送,而是某第三方催收公司通过非法获取通讯录后群发的,我们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起民事诉讼,最终法院判决该催收公司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并公开道歉。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一条看似普通的短信,背后可能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和社会伤害。
也就是说,哪怕你是欠钱的人,你的隐私权、人格尊严依然受到法律保护,催收可以存在,但必须在合法边界内进行。
冷静判断来源:先看是不是官方号码发的,凡是带链接、用“法院”“公安”“坐牢”等字眼的,99%是诈骗或违规催收,直接拉黑举报。
保留证据,及时维权:一旦发现有人把你逾期信息发给家人朋友,或者收到恐吓短信,马上截图保存,向平台投诉,必要时报警或起诉。
主动沟通,别逃避:如果你确实暂时困难,建议主动联系贷款机构,申请延期、分期或协商还款计划,很多银行都有“困难帮扶通道”,比被动挨催强得多。
最后我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谁都有难的时候,欠钱不等于人品有问题,更不该成为被羞辱的理由。真正的文明社会,不是看你怎么对待强者,而是看你如何对待一个暂时跌倒的人。
当你收到那些让你心慌、焦虑、羞愧的短信时,—
你有权利被尊重,也有权利寻求法律保护。
别怕,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一位始终站在你这边的执业律师
贷款逾期了,手机天天响?这些短信你收到了几条?,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睡得正香,手机“叮”一声亮了,一看是银行发来的消息:“尊敬的客户,您已逾期,请尽快...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