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了还收催收短信?别慌,先分清是提醒还是骗局!

金融债务34秒前1

某天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写着“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影响子女上学!”——语气严厉得仿佛下一秒警察就要上门,这时候,你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赶紧翻账单一看,确实有笔贷款快到期了,但还没过最后还款日。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短信到底是正规提醒,还是诈骗套路?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贷款逾期后收到短信,到底是不是骗子?怎么分辨?又该怎么做?

贷款逾期了还收催收短信?别慌,先分清是提醒还是骗局!


不是所有“催收短信”都是坏人

首先得承认一个现实:合法合规的贷款机构,在你逾期后发短信提醒,是正常操作。比如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正规网贷平台,他们有权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催收,前提是方式合法、内容真实。

但关键在于——怎么判断这条短信是不是真的来自放款方?

我给你几个“火眼金睛”的辨别方法:

  1. 看发送号码是不是官方渠道
    正规机构的短信通常来自固定的服务号,比如95开头或106开头的短信号段,并且会显示品牌名称(如“招商银行”、“京东金融”),如果你收到的是+886、00852这类境外号码,或者乱七八糟的虚拟号,八成是假的。

  2. 有没有具体信息
    真正的催收短信一般会包含你的姓名、贷款产品名称、逾期金额、应还日期等基本信息,如果短信只写“你欠钱不还”,连你是谁都不提,那基本可以判定为广撒网式诈骗。

  3. 有没有诱导点击链接或转账到私人账户?
    这是最危险的信号!一旦短信里让你点链接还款、扫码支付、或者把钱转到某个“工作人员”的个人银行卡,100%是骗子!正规平台只会引导你登录官方App或网站还款。

  4. 有没有威胁恐吓、侵犯隐私的内容?
    再不还钱就去你单位闹”“把你裸照发朋友圈”“影响孩子考公务员”……这些都属于违法催收,根据法律规定,催收不得侮辱、诽谤、恐吓债务人及其亲友。


以案说法:李女士差点被骗走两万块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接到一条短信:“您在某网贷平台借款3万元逾期90天,即将被起诉,请点击链接立即处理。”她当时正忙着照顾生病的母亲,没细看就点了链接,跳转到一个长得和原平台一模一样的页面,输入了身份证、银行卡和验证码。

结果不到十分钟,卡里被划走了19800元,等她反应过来报警时,钱已经被层层洗走。

后来我们调查发现,那个所谓的“网贷平台”根本不在银保监会公布的持牌名单中,短信里的链接也是伪造的钓鱼网站,更讽刺的是,李女士根本没有在这个平台借过款!

这个案子最终以涉嫌诈骗立案侦查,但追回损失几乎不可能,最让我痛心的是,如果她当时多打一个官方客服电话核实,悲剧就不会发生。


法条链接:这些红线不能碰!

我国对贷款催收行为早有明确规定,以下是几个核心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中国互金协会发布):明确禁止使用“恐吓、威胁、辱骂”等不当催收手段,不得向无关第三人催收。
  • 《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 《个人信息保护法》:非法获取、使用他人身份信息进行虚假催收,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换句话说,真正的催收必须讲规矩,而骗子从头到尾都在违法。


律师总结:冷静+核实=最好的护身符

回到最初的问题:贷款逾期后收到短信,是不是骗子?

我的答案是:不一定,但必须警惕。

逾期本身不可怕,怕的是你在焦虑中失去判断力,记住这三点:

  1. 不要一看“逾期”就慌神,先查合同、核账单,确认是否真逾期;
  2. 绝不点击陌生链接、不透露验证码、不向私人账户转账
  3. 遇到可疑短信,第一时间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而不是回短信或加微信。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合法的催收讲程序,违法的催收靠情绪操控。你越慌,骗子就越得意,保持清醒,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才是应对逾期最体面的方式。

如果你不确定某条短信真假,欢迎留言咨询,我可以帮你分析风险,毕竟,法律的意义,不只是惩罚坏人,更是让普通人走得更稳、更安心。

贷款逾期了还收催收短信?别慌,先分清是提醒还是骗局!,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一、啥是轻伤?可不是轻轻一碰那么简单!
« 上一篇2分钟前
×
09
2025 10

贷款逾期了还收催收短信?别慌,先分清是提醒还是骗局!

某天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写着“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影响子女上学!”——...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