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额度提不上去?收到报告财产令别慌,一招教你化险为夷!
刷着刷着卡,突然发现额度被降了,甚至收到银行发来一条冷冰冰的短信:“请按要求提交资产证明材料。”更离谱的是,某天打开邮箱,赫然躺着一份《报告财产令》——这玩意儿不是法院执行阶段才有的吗?怎么我一个普通...
简单说,《报告财产令》是法院在执行阶段发给被执行人的“财产调查通知书”,也就是说,你欠了别人钱,对方打赢了官司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为了查清你有没有能力还钱,就会发这个令,要求你主动交代自己名下所有的财产情况。
这可不是随便填填的小问卷,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你不当回事、胡乱填写,或者干脆不交,轻则被罚款,重则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真有可能进去蹲几天。
所以记住一句话:收到报告财产令,不是危机,而是机会——是你向法院表明态度、争取宽限、避免升级处罚的关键窗口期。
法院一般会随令附一份《财产申报表》,但很多人填得稀里糊涂,要么漏项,要么写得太模糊,有点存款”、“大概有辆车”,这种写法等于没写。
那到底该怎么填?我给你拆解几个核心要点:
别说“我在XX小区有套房”,得写清楚:
哪怕房子登记在孩子名下,只要你是实际出资人或控制人,也建议主动说明,否则日后查出来会被认定为“隐匿财产”。
别写“有一辆大众车”,要写:
如果车已经卖了但没过户?更要写清楚交易时间和买家信息,避免被误认为转移资产。
包括:
你可以不写具体余额,但必须列明开户行和账号后四位,如果最近半年有大额转账,最好备注用途,工资发放”或“归还亲友借款”。
哪怕这些财产现在变现困难,也要如实申报,法院不怕你穷,就怕你“装穷”。
法院想看的是你有没有还款能力。
如果你目前失业,也要写清楚,并附上失业证明或社保记录,表明你确实无力偿还。
去年有个案子让我印象特别深,老张借了朋友20万没还,法院判他还钱,执行阶段收到报告财产令,他心想:“反正我没钱,随便填一下得了。”就在表格里写了个“无房产、无车辆、存款几千块”。
结果法院一查:他名下有套郊区房,虽然贷款还没还完,但市值够还债;微信账户近三个月有十几笔万元以上入账,明显有收入来源。
法院认定他“虚假申报”,不仅把他列入失信名单,还司法拘留了15天,更惨的是,债权人以此为证据,提起拒执罪刑事自诉,差点真的坐牢。
后来他找到我,后悔得直拍大腿:“早知道认真填,也不至于落到这一步。”
你看,不是法院非要抓你小辫子,而是你给了他们“你不老实”的理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41条规定: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313条明确规定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最高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换句话说:你不报、乱报、瞒报,不是小事,是违法,甚至可能坐牢。
说实话,很多被执行人不是不想还,是真的难,但越是困难,越要走正道,报告财产令不是“催命符”,而是你和法院建立信任的第一步。
我的建议很明确:
✅第一时间响应,别拖;
✅全面、真实、清晰地申报,宁可多写,不要少写;
✅如有特殊情况(比如财产被他人代持、正在变卖中),主动附上说明材料;
✅不懂就问,可以联系执行法官或咨询专业律师,别自己瞎猜。
法院不怕你穷,怕的是你装看不见。只要你态度端正、配合执行,很多案件是可以协商分期、达成和解的,但一旦失信,代价可能是你承受不起的。
收到报告财产令,别慌,也别躲,拿出纸笔,认真对待,这是你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 一位陪你面对执行难题的执业律师
收到法院‘报告财产令’别慌!手把手教你正确应对,避免踩雷被罚,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报告财产令到底是个啥?它凭什么管我? 简单说,《报告财产令》是法院在执行阶段发给被执行人的“财产调查通知书”...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