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交社保,员工真的只能自认倒霉吗?
咱今天就来聊聊一个挺扎心但又常见的事儿——企业不交社保,员工到底能不能维权?会不会有纠纷?别急,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 咱得明确一点: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是法定义务,不是“可选项”,有些企业为了省成本...
开车上路,最怕什么?堵车、违章、没油……但要论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瞬间,十有八九是——“砰”,后车撞上来了,追尾,这俩字一出现,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完了,我肯定全责。”但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是不是所有追尾都得后车背锅?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事儿。
先说结论:追尾≠一定后车全责!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后车因为没有保持安全距离而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但这不是铁板钉钉的“潜规则”,法律讲的是证据和因果关系,不是“谁撞谁谁就有理”。
那到底怎么定责?关键看五个字:有没有过错。
举个常见场景:你在正常行驶,前车突然急刹变道,甚至恶意别车,你反应不及撞上去——这种情况下,虽然你是后车,但如果能证明前车存在违规变道、紧急刹车无正当理由等行为,那责任可能就要重新划分,甚至前车要负主责或同责。
再比如:前车开着双闪停在快车道上修车,没放警示牌也没靠边;你正常行驶时追尾了,这时候,前车明显违法停车,未尽到安全警示义务,你虽然是后车,但责任可能会大幅减轻,甚至只承担次要责任。
所以啊,别一出事就慌着道歉赔钱,更别一听“追尾”俩字就觉得低人一等。定责的核心,从来不是谁撞了谁,而是谁的行为违反了交通法规,且该行为是否直接导致了事故发生。
交警在处理这类事故时,会调取监控、行车记录仪、现场痕迹、车辆位置、刹车距离等综合判断,如果你有行车记录仪,一定要第一时间保存视频,这是你维权的“黄金证据”。
还有个小细节很多人忽略:夜间追尾,如果前车没有尾灯,或者灯光故障,导致你无法及时发现,那前车也要承担相应责任,毕竟,保持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良好,也是驾驶员的法定义务。
追尾不是“自动认罪书”,也不是“免责金牌”,该是谁的责任,得让证据说话,让法律裁决。
以案说法:
2022年杭州某高架路段发生一起三车追尾,最前面一辆白色SUV因错过出口,突然减速并强行变道,中间银色轿车紧急制动,后方黑色轿车避让不及发生碰撞,最初交警拟认定黑车全责,但黑车车主提供了完整行车记录仪视频,清晰显示前车SUV存在连续变道、急刹等危险驾驶行为,经复核,最终认定白色SUV负主要责任(60%),黑色轿车因未保持安全车距负次要责任(40%),此案提醒我们:证据在手,底气才有。
法条链接: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临时停车,应当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条规定:“被侵权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这为前车存在过错时减轻后车责任提供了法律依据。
律师总结:
追尾事故的定责,绝不能“一刀切”,作为后车,固然有保持安全距离的法定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无条件背锅,关键在于:有没有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对方有没有违法行为?事故是否存在多重诱因?我建议每一位车主都养成保留证据的习惯,尤其是行车记录仪的日常使用,一旦发生事故,冷静应对,及时报警,不轻易私了,更不要盲目认责,法律保护的是守法者,而不是“老实人”,用证据说话,用法律维权,才是真正的智慧驾驶。
追尾事故怎么定责?被撞了只能认倒霉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开车上路,最怕什么?堵车、违章、没油……但要论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瞬间,十有八九是——“砰”,后车撞上来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