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短信是真是假?收到催收通知先别慌,教你一眼识破骗局!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在XX银行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心跳瞬间加快,手心冒汗,赶紧翻APP查账——可账户明明正常啊...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在xx银行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移交法务部门处理!”紧接着心跳加速,冷汗直冒,赶紧翻APP查账单,却发现根本没这笔贷款?
别急,这很可能不是你忘了还款,而是骗子精心设计的“贷款逾期短信骗局”,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种短信到底有没有用?背后的套路有多深?普通人该怎么应对?
首先得明白一点:正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催收过程中有一套严格的合规流程,他们不会随便发一条冷冰冰的短信就威胁你“上征信”“起诉”“冻结账户”。
真正的催收,通常会通过以下方式:
而那些让你一看就心慌的短信,往往具备这几个特征:
✅ 带链接:“点击查询详细账单”
✅ 伪造号码:伪装成银行客服号(如955xx)
✅ 情绪操控:用“最后警告”“即将立案”制造焦虑
✅ 要求私聊:引导加微信、QQ、支付宝好友处理
这些都不是催收,是精准的心理操控+信息诈骗。
很多人看到短信里写着“张XX,您在XX平台借款5万元逾期32天”,第一反应就是:“完了,他们连我名字都知道,肯定是真的!”
其实不然,现在黑市上,个人姓名、手机号甚至身份证片段信息早已明码标价,骗子买一批数据,配上模板话术群发,命中率哪怕只有1%,也能骗到不少人。
更可怕的是,有些短信里的“贷款平台”是你确实注册过的某网贷App,但你根本没借钱——这就叫“预授信陷阱”:平台给你开了额度,不代表你借了钱,可骗子不管这个,直接当成“欠款”来恐吓你。
你以为只是看看账单?错!那个链接可能是:
我见过最离谱的一个案子:当事人因为点了个链接,不仅被骗走两万块“解冻金”,手机还被远程控制,三天内被刷走五笔消费,总损失超过八万。
所以记住一句话:凡是带链接、要验证码、让你私下转账的“催收”,一律视为诈骗!
李女士某天收到一条短信:“您在‘某某贷’借款8万元逾期60天,已移交公安机关备案。”她吓得不行,因为她确实几年前注册过这个平台。
但她没急着操作,而是做了一件事: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
结果客服查了半天说:“您有授信额度,但从没借款记录。”
她又上网搜了短信里的网址,发现域名是乱码拼接的,和官网完全不同,最后报警,警方确认这是典型的“伪基站+钓鱼网站”组合诈骗。
关键就在于——她没有在情绪失控下行动,而是冷静验证。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发送恐吓信息扰乱他人生活秩序的,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至十日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工信部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他人通信号码发送商业或催收类信息,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说到底,真正的逾期不可怕,怕的是你在恐慌中被人牵着鼻子走,法律保护的是理性的人,而不是被情绪裹挟的受害者。
下次再收到那种“血红色”的催收短信,先深呼吸,然后告诉自己:我不是欠钱的人,我是被盯上的猎物——但现在,我已经看穿了他们的把戏。
保持清醒,就是最好的防御。
贷款逾期短信真的能信吗?收到催收通知先别慌,小心是新型骗局!,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在xx银行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