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到底是个啥?一文说清法律定义和日常误区
什么是机动车?法律定义与生活常识的碰撞 很多人以为“机动车”烧汽油的车”,其实这种理解只对了一半。法律上的机动车定义远比日常认知更严谨,它直接关系到交通事故责任、保险理赔甚至刑事案件的定性。...
先说结论:买抵押车不是不行,但风险不小,搞不好钱车两空。
那什么是抵押车?就是车主因为贷款买车,把车子作为担保物押给了银行或金融公司,比如你贷款买了一辆奥迪A6L,首付30%,剩下的钱分三年还清,在你还清之前,这辆车的所有权其实是受限的——虽然你在开,但法律上它属于“抵押状态”,车管所登记的信息里会有一条“抵押登记”的记录。
正常情况下,你还完贷款,金融机构就会去办理解押手续,之后你才能自由买卖、过户,但如果有人中途还不上了,车被收回去拍卖,或者车主自己急着用钱,偷偷把还在抵押期的车转手卖掉……这种车,就叫“抵押车”。
听起来好像也没啥问题,便宜嘛,谁不爱?但关键就在于——你买的到底是一辆车,还是一个“使用资格”?
很多买家以为花几万块买了台豪车,结果开得好好的,某天突然发现车不见了,一查才知道,原车主欠款没还清,债权方直接远程锁车,甚至派人上门拖走,报警?警察往往也不受理,因为从法律角度看,车还没过户,所有权不归你,人家追债有合同依据。
更麻烦的是,有些卖家根本不是车主本人,而是二道贩子,他们手里一堆“质押车”“债权车”,号称“签了协议,车就是你的”,还信誓旦旦地说“只要不违法驾驶,没人敢动你”,听着像那么回事,实际上呢?这些所谓的“债权转让协议”在法院眼里很可能被判无效——毕竟车不是他们的,他们哪来的权利卖?
还有人问:“能不能偷偷改发动机号、车牌,变成自己的?”别傻了!这是违法行为,轻则行政处罚,重则涉嫌盗窃、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坐牢都可能。
以案说法: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花了9.8万买了辆二手宝马X3,卖家说是“朋友抵押的车,签了债权转让协议,绝对安全”,小李信了,开着车上下班一年多,结果有一天早上准备出门,发现车没了,调监控才发现是夜里被一伙人用专业设备拖走了。
他报警,警方答复:“经济纠纷,建议走民事诉讼。”他起诉卖家,结果法院判了:车辆所有权仍属原抵押权人,所谓“债权转让”不能对抗真实物权,合同无效。小李不仅车没了,打官司又花了两万多,最后只追回不到三万退款,血本无归。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很多人不是不懂法,而是抱着侥幸心理,觉得“我小心点就不会出事”,可现实是,一旦发生纠纷,法律保护的是登记的权利人,而不是“实际使用者”。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条规定:
“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也就是说,即使车主把车卖了,只要没解押,抵押权依然存在,债权人照样有权追偿、扣车,而《机动车登记规定》也明确指出,车辆在抵押状态下无法办理过户手续。
换句话说:你付了钱,但拿不到产权;你能开,但随时可能被收回。
律师总结:
说到底,买抵押车就像在走钢丝——便宜是真的便宜,风险也是真的高,我不是完全否定这种交易,但在你掏钱之前,请务必问清楚三个问题:
如果你只是为了图便宜短期代步,且能接受“可能某天突然失去车辆”的风险,那你可以考虑,但一定要签好协议、保留证据、购买保险,并随时关注车辆动态。
但如果你是想长期持有、合法上路、未来转卖,那我劝你:别碰抵押车。省下的那几万块,可能还不够填一个法律窟窿。
法律不会因为你“不知情”就网开一面,也不会因为“我觉得应该没事”就改变规则,买车不是买菜,一步踏错,代价可能是你承受不起的。
所以记住一句话:便宜的背后,往往藏着你看不见的成本。
真想要安心,就选一辆清清白白、能过户、能登记的车——那才叫真正的“拥有”。
先说结论:买抵押车不是不行,但风险不小,搞不好钱车两空。 那什么是抵押车?就是车主因为贷款买车,把车子作为担...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