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了,短信到底说了啥?别再慌了,搞懂这几点才能止损!
你有没有接过那种“叮”的一声就让心跳漏一拍的短信? “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短短几十个字,像一颗小石子扔进心湖,激起层层涟漪,有人看完直接手抖,有人干脆关机逃避...
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在平安普惠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那一刻,心跳漏了一拍,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完了,怎么办?”
别急,先深呼吸,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让人头皮发麻的话题:收到平安普惠贷款逾期短信后,到底该怎么办?哪些是真警告,哪些是软胁迫?你的权利又在哪里?
首先得说清楚一点:只要签了合同、借了钱,按时还款就是义务。逾期本身确实是违约行为,平台有权催收,也有权上报征信,但问题是——催收的方式和内容,是不是都合法合规?
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条短信吓得六神无主,结果被所谓的“客服”诱导去借新还旧、甚至被骗走手续费,更有人稀里糊涂签了“延期协议”,回头一看,利息翻倍,雪球越滚越大。
第一步要做的不是恐慌,而是冷静核实:
确认是否真的逾期?
打开APP查账单,看看还款日、应还金额、实际扣款记录,有时候银行系统延迟、自动扣款失败,可能只是技术问题,未必算实质违约。
是否真实?
很多催收短信会用“法院传票”“列入失信名单”“上门抓人”等恐吓性语言,注意!这些话术很多是夸大其词。“即将起诉”≠马上立案;“影响征信”也要看具体时间节点,一般逾期超过30天才会上报央行征信。
谁在发短信?
是平安普惠官方号码?还是私人手机号?有没有附带链接让你点击?如果有链接,千万别点!99%是钓鱼网站,专骗身份证、银行卡信息。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上班族,通过平安普惠贷了8万块做资金周转,有次工资晚发两天,还款没及时到账,第三天就开始接到各种短信和电话:“再不还钱,明天律师函就到你家门口!”“我们已经把你的资料移交公安了。”
小李吓得不行,半夜接到电话都不敢接,后来甚至有个自称“法务部”的人加他微信,说只要交2000元“信用修复金”,就能撤销逾期记录,小李咬牙转了钱,结果对方立马拉黑。
后来他找到我,我们一查发现:根本没人起诉他,也没上征信,所谓的“移交公安”更是无稽之谈。我们向银保监会投诉了这家第三方催收公司,最终不仅追回了2000元,还拿到了书面道歉。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情绪一上来,最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而法律,才是你最硬的底气。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明确规定:
催收不得使用威胁、恐吓、侮辱性语言,不得泄露借款人隐私,不得骚扰无关人员。
还有《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换句话说:你可以被催收,但不能被羞辱;可以被提醒,但不能被恐吓;可以被追债,但不能被侵犯人格尊严。
兄弟姐妹们,听我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借钱不可怕,逾期也不代表人生完蛋。真正可怕的,是你在慌乱中做出错误决定。
如果你真的暂时还不上,记住这三步:
✅ 第一,主动联系官方客服,说明情况,申请展期或分期;
✅ 第二,保留所有短信、通话录音,防止暴力催收反咬一口;
✅ 第三,别信“内部渠道”“花钱消记录”这种鬼话,全是骗局!
你要相信,法律不会偏袒老赖,但也绝不会纵容过度催收。真正的解决之道,从来不是逃避,而是面对;不是妥协,而是依法维权。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风浪再大,站稳了就是岸,欠债要还,但尊严不能丢——你不是“老赖”,只是一个正在努力翻身的普通人。
稳住,我们能赢。
平安普惠贷款逾期短信频频轰炸?别慌,搞懂这几点才能不踩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在平安普惠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