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断供被短信轰炸?逾期一天就上征信?这些坑你踩过几个?
“您已连续3期未按时还款,我行将依法采取催收措施,可能影响您的个人征信记录。”他一激灵,赶紧翻手机日历——哎,上个月搬家太忙,真忘了还贷!这下慌了神,立马打电话给银行解释,可客服只回了一句:“逾期记录...
你有没有发现,手机一响,十次有八次是“尊敬的客户,您的信用良好,可申请XX万贷款”?更离谱的是,明明按时还款,却总收到“您已逾期,请尽快处理”的短信,一开始你还紧张得心跳加速,赶紧查征信、打电话客服,结果发现——压根没这回事!这种事,不是巧合,而是套路。
作为一名干了十几年民商事和金融纠纷的律师,我见过太多人被这些短信搞得心神不宁,甚至稀里糊涂背上黑锅,今天咱就掰开揉碎讲清楚:为啥你老收到“贷款逾期”短信?这些短信到底从哪儿来?背后藏着哪些法律风险?又该怎么应对?
得搞清楚一件事:你真的逾期了吗?
很多人收到这类短信的第一反应是慌——“不会吧?我上个月不是还了吗?”于是赶紧点链接、打电话,结果越查越乱,90%的情况是:
👉这是诈骗短信或营销骚扰。
它们往往伪装成银行、网贷平台,用“紧急提醒”“即将影响征信”等话术制造焦虑,诱导你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甚至直接转账“还款”,更有甚者,会冒充“法务部门”“征信修复中心”,让你交“保证金”“解冻金”。
我有个当事人,王女士,就是被一条“您在某平台贷款逾期23天,将上报央行征信”的短信吓到,点进链接后填了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当天卡里就被转走1.8万元,等她反应过来报警时,钱早就被分流到多个账户,追不回来了。
所以记住:任何涉及资金、征信、还款的短信,都别急着信,更别乱点链接!
你可能会问:他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电话,甚至“精准”提到某个平台?
答案很残酷:你的个人信息很可能已经被泄露了。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数据贩子”,专门买卖用户信息,你注册过的APP、办过的信用卡、填过的问卷,甚至快递单上的信息,都可能被层层转卖,一旦你的手机号+姓名落入不法分子手中,他们就能批量发送“定制化”短信,看起来特别“真实”。
你曾经在某网贷平台申请过贷款但没通过,系统留了记录,骗子拿到这个信息后,就会发:“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处理。”听起来是不是像那么回事?但其实,那笔贷款根本没放款!
还有一种情况是“伪基站”群发,他们用设备伪装成银行号码(比如955XX),让你误以为是官方通知,这类技术手段违法,但屡禁不止。
别慌,教你几招快速识别真假逾期短信:
✅看发送号码:正规银行或平台通常用官方短号(如95588、95188),不会用普通手机号或奇怪的数字组合。
✅不点链接:凡是带链接的“还款入口”“征信查询”,一律别点!直接打官方客服核实。
✅查官方渠道:登录银行App、征信报告、贷款平台后台,亲自查还款记录。
✅警惕“加急处理”“影响子女上学”等恐吓话术——这是典型的诈骗特征。
如果确认自己没有逾期,但频繁收到此类短信,建议:
李大哥是个跑外卖的,平时用手机多,也办过几个网贷应急,去年开始,他陆续收到“您在XX金融借款3万元已逾期90天”的短信,还附带一个二维码,说扫码可“一键结清减免罚息”。
他一开始没理,但后来催收电话打到家里,老婆孩子都被吓坏了,情急之下,他扫了码,按提示输入银行卡和密码,结果第二天卡里被划走4800元。
我们介入后发现:李大哥根本没在那个平台借过款,所谓的“贷款记录”全是伪造的,我们协助他报警,并向银保监会投诉涉事平台(被冒用名义),最终追回部分损失,平台也被责令整改信息安全管理。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哪怕你真的贷过款,也不能轻信任何非官方渠道的“逾期通知”。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相关行为已涉嫌违法:
你有没有发现,手机一响,十次有八次是“尊敬的客户,您的信用良好,可申请XX万贷款”?更离谱的是,明明按时还款,...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