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逾期贷款催收短信,是真的吗?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

金融债务6秒前1

你有没有在某个深夜,手机“叮”地一声弹出一条短信:“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法律手段!”——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瞬间加速?尤其是当你确实借过款、但以为还没到还款日的时候,更是手心冒汗,赶紧打开APP查账,生怕影响信用记录。

但等等!先别急着转账!现在市面上真假催收短信满天飞,一不留神就可能掉进骗子的圈套,咱们不讲法条堆砌,也不整那些冷冰冰的术语,我就以一个老律师的视角,和你掏心窝子聊聊:这些催收短信到底靠不靠谱?怎么一眼识破真伪?又该怎样应对才不吃亏?

收到逾期贷款催收短信,是真的吗?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


催收短信≠合法催收,关键看“三要素”

首先得明确一点:发短信本身不是违法的事,正规金融机构或持牌助贷平台,在你逾期后通过短信提醒你还款,属于正常催收流程,但问题来了——谁发的?发的什么内容?有没有威胁恐吓?

我总结了一个“三要素识别法”,帮你快速判断:

  1. 是否带有官方标识?
    正规平台的短信通常会显示【XX银行】、【XX金融】这样的签名,而不是乱码号码或者奇怪的字母组合,比如你从“9527”这种非官方号段收到的,大概率是第三方外包催收甚至诈骗。 是否具体可查?**
    真催收不会只写“你欠钱了”,而是会明确告诉你:哪笔借款、逾期几天、本金多少、利息多少、应还总额是多少,最关键的是——这些信息你能在官方APP里对得上,如果短信里全是模糊表述,某平台贷款”、“即将起诉”,那就要警惕了。

  2. 有没有人身威胁或羞辱性语言?
    “再不还钱就去你老家贴大字报!”“通知你单位领导!”“把你女儿的照片发网上!”——这类话一出口,基本可以断定是非法催收,根据法律规定,任何形式的恐吓、骚扰、泄露隐私都是明令禁止的。


为什么会有“假催收”?背后的猫腻你知道吗?

这里我要说点很多人没意识到的现实:很多所谓的“催收短信”,其实是“信息泄露+技术群发”的产物。

举个例子:你在某网贷平台借过5000块,后来还清了,但平台把你的联系方式打包卖给了数据公司;另一头,有人买了这批数据,用自动化软件批量发送催收短信,不管你还清没还清,统统轰炸一遍,反正总有几个“漏网之鱼”真的逾期了,一害怕就打钱——这就是他们的“转化率”。

更离谱的是,有些团伙甚至伪造银行官网链接,短信里附个二维码,点进去是个高仿登录页面,专门骗你输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钱就这么被转走了。

所以你看,催收短信背后,不只是“提醒还款”那么简单,它可能是合法的提醒,也可能是精准诈骗的第一步。


遇到催收短信怎么办?我的“五步应对法”

别慌,记住下面这五步,稳准狠处理:

  1. 第一步:不回、不点、不扫码
    看到陌生号码发来的催收信息,先别激动,更别手滑点链接,哪怕看起来像真的,也别轻易操作。

  2. 第二步:自查借款记录
    打开你常用的借贷平台APP(如支付宝、微信微粒贷、京东金条、银行信用卡等),查看是否有未还账单,重点看“还款日”和“宽限期”。

  3. 第三步:联系官方客服核实
    拿起电话,打对应平台的官方客服热线(别信短信里的电话!),报上身份证号,问清楚:“我有没有逾期?具体哪一笔?” 客服系统一查,真相立现。

  4. 第四步:保留证据,必要时报警
    如果确认没逾期却被频繁骚扰,或者短信内容涉及侮辱、威胁,立刻截图保存,并向公安机关报案,这类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和寻衅滋事。

  5. 第五步:及时还款,避免被动
    如果确实逾期了,别拖!越早还清,负面影响越小,大多数平台有1-3天的宽限期,不算逾期;超过这个时间,才会影响征信。


▶ 以案说法:一条短信差点让她倾家荡产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收到一条短信:“您在‘惠民贷’平台借款2万元逾期90天,即将移交警方立案。”短信里还有个链接,写着“立即还款免诉”。

她记得几年前确实注册过这个平台,但没借钱啊?可一看链接长得跟正规APP很像,她心一慌,点了进去,按提示输入了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结果卡里8万多元瞬间被转走。

后来我们调取证据发现,“惠民贷”根本不是持牌机构,那个链接是钓鱼网站,而她所谓的“注册记录”,只是当年一次免费试用留下的手机号,最终我们协助她报警,追回部分损失,但过程极其艰难。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恐惧,是骗子最好的帮手。


▶ 法条链接:这些红线,催收机构碰不得!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合法催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 《民法典》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
  •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禁止使用暴力、恐吓、侮辱、骚扰等方式催收。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 《刑法》第253条之一: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换句话说,催你可以,但不能越界,一旦越界,就是违法。


▶ 律师总结:理性面对,才是最强防御

朋友们,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恐慌中做出错误决定。
催收短信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你的财务状态,也考验着你的判断力。

真正的债权人,不会躲在短信背后吓唬你;真正合法的催收,经得起你一个电话的核实。

下次再收到那种让你心跳加速的催收短信,不妨深呼吸一下,告诉自己:“我不急,我先查。”
这一句话,可能就帮你避开了一场骗局,守住了一笔血汗钱。

作为律师,我不劝你逃避债务,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非法催收。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尊严与安全,同样不容侵犯。

保持清醒,守住底线,你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收到逾期贷款催收短信,是真的吗?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膝盖磕了碰了?咋判断是轻伤几级?够不够得上伤残呢?
« 上一篇5分钟前
×
06
2025 10

收到逾期贷款催收短信,是真的吗?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

你有没有在某个深夜,手机“叮”地一声弹出一条短信:“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