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催收短信靠谱吗?收到这类消息该不该慌?

金融债务4秒前1

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心跳瞬间加快,手心冒汗——完了,是不是真的要被起诉了?征信要毁了?会不会影响孩子上学、工作升职?

别急,先深呼吸,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民商事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些催收短信,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吓唬人的?你又该怎么应对?

贷款逾期催收短信靠谱吗?收到这类消息该不该慌?

首先得说一句大实话:不是所有催收短信都是假的,但也不是每一条都值得你立马打钱。

正规金融机构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你贷款逾期后,确实有权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催收,这是合法的债权追索行为,比如银行、持牌小贷公司、正规网贷平台(像借呗、微粒贷这类),他们发来的逾期提醒,通常有编号、有账户信息、有具体金额,甚至附带还款链接,这种大概率是真的。

但问题就出在——现在太多“李鬼”混进来了!

有些不法分子打着“某某金融”“信贷管理部”的旗号,发来格式统一、语气恐吓的短信:“再不还钱就上门抓人”“已经立案,24小时内处理”……这类内容一听就不对劲,真正的金融机构不会用“抓人”“通缉”这种违法词汇,更不会威胁你家人安全,这些都是典型的软暴力催收,甚至是诈骗陷阱。

还有一种更隐蔽的情况:你确实借过钱,但平台本身不合规,或者债权已经被转让给第三方催收机构,这时候发来的短信,虽然内容真实(你确实欠款),但催收方式可能违法,比如频繁轰炸、P图伪造文书、冒充公检法等,这就涉嫌侵犯你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了。

那怎么办?别慌,记住三步走:

  1. 查源头:先确认这笔债务是否存在,登录你当初借款的官方App或官网,查看还款记录和逾期状态,不要轻信短信里的链接,防止钓鱼网站盗取信息。

  2. 辨真假:看短信是否包含具体信息,如合同编号、借款金额、还款账户等,如果只有模糊称呼“用户”,动不动就说“已立案”“移交公安”,基本可以判定为骚扰或诈骗。

  3. 留证据:把可疑短信截图保存,记录发送号码,如果对方持续骚扰,甚至影响到你和家人的正常生活,可以直接报警或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

说到这里,我想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


以案说法:

去年有个当事人张女士找到我,说连续半个月收到某“资产管理公司”的短信和电话,声称她逾期8个月未还网贷5万元,再不处理就要“上门执行”,最让她崩溃的是,对方竟然掌握了她孩子的学校名字,还说要“当面沟通”。

张女士吓得整夜失眠,差点东拼西凑把钱转了,后来她冷静下来,查了征信报告,发现根本没有这笔贷款记录;又通过工信部查询短信号码,发现是虚拟运营商号段,我们协助她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该催收公司注册地的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最终查明,这是一家无资质的“催债外包公司”,专门购买泄露的个人信息进行恐吓式催收,目前该公司已被取缔,相关责任人被依法处理。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情绪一乱,就容易掉坑,越是紧张,越要冷静核实。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明确规定:催收过程中不得使用侮辱、恐吓、虚假陈述等不当手段,不得骚扰无关人员。
若催收行为构成骚扰或诽谤,受害人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追究其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触犯《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律师总结:

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恐慌中做出错误决定,面对催收短信,你要做的不是马上转账,而是先判断、再核实、后应对
真正的合法催收,讲程序、留痕迹、守底线;而那些满嘴“马上抓人”“子女受限”的,往往离违法只差一步。
你的债务受法律保护,你的权利也一样,不怕欠,不怕催,怕的是不懂法、乱行动。
有疑问,找专业的人问一句,可能就能避开一场风波,毕竟,法律从不只是冷冰冰的条文,它更是你在风雨中最坚实的那把伞。

贷款逾期催收短信靠谱吗?收到这类消息该不该慌?,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一时冲动砍伤人,鉴定是轻伤,会怎么判?要赔多少钱?
« 上一篇53秒前
×
06
2025 10

贷款逾期催收短信靠谱吗?收到这类消息该不该慌?

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