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享花发来短信说贷款逾期?别慌!先搞清楚这5件事
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刚收到一条宜享花的短信,说我贷款逾期了,可我记得自己明明按时还了啊!这是不是诈骗?”“是不是系统出错了?”“会不会影响征信?” 说实话,这类咨询我几乎每周都能接...
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
“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涉嫌诈骗,即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请立即还款,否则将面临刑事追责!”
或者更吓人一点的:“因拒不还款,法院已立案,24小时内不处理将依法拘捕!”
看到这种信息,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我是不是真要坐牢了?”
别急,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大多数这类短信,都是套路,甚至是赤裸裸的骗局。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短信贷款逾期要坐牢”背后的真相,以及你真正该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
你要明白一个基本常识:任何涉及刑事责任的案件,绝不会通过一条群发短信就通知你“马上要抓你”。
公安机关办案有严格的程序,法院立案也有正式渠道,你要是真涉嫌犯罪,人家会直接找上门,或者通过EMS寄送《立案通知书》《传唤证》这类正式文书,而不是用一个莫名其妙的短信号码发条“恐吓短信”。
再说直白点:如果真到了要坐牢的地步,他们早就来找你了,哪还轮得到你在这儿刷手机看短信?
我接手过不少类似的咨询,发现这些“逾期警告”短信背后,通常藏着三种陷阱:
冒充正规平台的“李鬼”短信
骗子伪造银行或网贷平台的官方号码,发送带有链接的短信,点击查询逾期详情”,一旦你点进去,可能就会被诱导填写银行卡号、身份证、验证码,接着你的账户就被盗刷了。
利用你真实逾期记录进行威胁
有些人确实借过网贷,也确实逾期了,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这些信息,精准投放恐吓短信,再引导你加“客服”微信,声称“交一笔保证金就能撤案”,实则是二次诈骗。
伪造“司法机关”身份施压
更高级的骗局是,对方自称“公安反诈中心”“法院执行局”,要求你配合调查,甚至让你下载某会议软件做“笔录”,这完全是冒充公检法的经典剧本,目的就是让你转账“自证清白”。
不点、不回、不加好友
看到陌生号码发来的所谓“逾期警告”,直接删掉,尤其带链接、带二维码的,千万不能碰。
查证真伪,只认官方渠道
如果你确实借过款,担心逾期问题,请登录对应平台的官方App或官网查询,不要相信任何短信提示,也可以拨打平台官方客服电话核实。
保留证据,及时报警
如果短信内容明显违法(如威胁人身安全、冒充国家机关),建议截图保存,并向公安机关报案,这类行为已经涉嫌“诈骗”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张女士收到了一条“某金融平台”的短信,称她一笔2.8万元的贷款已逾期90天,即将被起诉并追究刑事责任,短信里附了一个链接,她好奇点开,输入了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
第二天,她卡里被转走了4800元,更糟的是,骗子又打来电话,自称“法务专员”,说只要再交5万“信用修复金”,就能撤销案件,张女士吓得差点转账,幸好她女儿及时发现,拉她来律所咨询。
我们立刻指导她报警,并联系银行冻结账户,最终警方顺藤摸瓜,打掉了一个专门针对逾期借款人实施诈骗的团伙,张女士虽然损失部分资金,但避免了更大损失。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越是心慌,越要冷静,骗子专挑你情绪失控时下手。
这意味着,那些冒充平台、伪造司法文书、窃取个人信息进行恐吓的行为,不仅违法,而且可能构成犯罪。
最后我想说的是:
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慌乱中做出错误决定。
真正的法律风险,来自于你逃避问题、忽视沟通,而不是一条突如其来的短信。
如果你真的有债务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主动联系平台协商还款计划,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帮助,制定合理的债务重组方案。
但如果你收到的是虚假威胁、恶意骚扰,那就要果断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名誉权、隐私权和财产权。
👉 真正的危机,从来不会用短信通知你。
👉 真正的解决办法,永远来自理性与法律。
别让一条假短信,毁了你的人生节奏。
你不是孤军奋战,法律,永远站在你这一边。
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 “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涉嫌诈骗,即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请立即还款,否则...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