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贷款逾期短信是真的吗?收到催收消息别慌,先搞清这几点!
“尊敬的用户,您在滴滴金融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面临法律追责!”——乍一看挺吓人,心跳都快了一拍,但冷静下来想想:我最近根本没借过钱啊?是不是诈骗?还是系统出错了?今天咱们就来掰扯...
正吃着饭、开着会,手机“叮”一声弹出一条短信——“您在xx平台的分期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那一刻,心跳可能猛跳两下,脑子里瞬间闪过:“我最近确实借过一笔钱……但不是还了吗?还是记错了?”
别慌,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那些突然冒出来的“分期贷款逾期短信”,到底是不是真的?背后藏着哪些坑?我们又该怎么应对?

得承认一点:这类短信,有真是,也有假的。
先说真的,如果你确实在某个正规平台(比如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办理过分期贷款,并且近期没有按时还款,那么收到逾期提醒短信,那基本就是真的。
这类短信通常具备几个特征:
而假的呢?往往是“李鬼”冒充“李逵”。
比如你压根没在某平台借钱,却收到“【XX金融】您有一笔5万元分期贷款已逾期,请立即处理,否则上报央行征信”的短信,这种,大概率是诈骗短信。
更狠的是,有些骗子还会伪造“中国银联”“央行征信中心”等名义发短信,甚至附带一个看似正规的链接,点进去是个高仿的还款页面,一旦你输入银行卡号和验证码,钱就被转走了。
别急,教你三招,快速识别:
第一招:查源头。写得多吓人,先看发送号码,正规机构一般通过106开头的企业短信通道发送,你可以把号码搜一下,或者打给该平台的官方客服核实。
第二招:不点链接、不输密码。
任何让你点击链接、填写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的,一律当心!真正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短信链接让你还款,尤其是要求输入敏感信息的,八成是钓鱼。
第三招:查征信、查合同。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这笔贷款,最稳妥的方式是:
👉 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查个人信用报告;
👉 回忆是否签过电子合同,是否有放款记录;
👉 查银行流水,看是否有对应入账和扣款。
记住一句话:真正的催收,不怕你核实;假的催收,最怕你清醒。
去年,杭州的王女士收到一条短信:“您在‘微粒贷’的3.8万元分期贷款已逾期7天,即将上报征信,请立即还款。”她心里一咯噔——自己确实用过微粒贷,但记得已经还清了。
她没多想,点了短信里的“还款链接”,输入了银行卡号和收到的验证码,结果不到十分钟,卡里被划走2.6万元。
报警后才发现:那个“微粒贷”链接根本不是腾讯官方的,而是高仿网站,而她所谓的“已还清”,其实是另一笔贷款,系统混淆了记忆。
警方介入后,追回部分资金,但过程耗时三个多月,王女士后怕地说:“就因为一条短信,差点把几年积蓄搭进去。”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情绪一乱,判断就容易出错,越是紧急的催收信息,越要冷静核实。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34条规定: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网络安全法》第44条明确: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若有人冒充金融机构发送虚假催收信息,诱导你转账,可能构成《刑法》第266条的诈骗罪,最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而正规金融机构的催收行为,也必须遵守《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等规定,不得骚扰、恐吓、虚假陈述。
作为执业多年的金融法律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条短信慌了神,结果被骗子钻了空子,也见过不少人明明逾期了,却因害怕逃避,最终被起诉、上征信,影响房贷、车贷,甚至工作。
我想说的是:
✅如果你真借了钱,别躲。主动联系平台,协商延期或分期,很多机构都有“宽限期”或“困难帮扶政策”。
✅如果你没借钱,别信。第一时间查征信、打电话核实,必要时报警留证。
✅无论真假,别在情绪中做决定。真的催收不怕你问,假的催收最怕你查。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常对客户说的真心话:
“负债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面对它的勇气;骗局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放弃了核实真相的权利。”
保持清醒,守住底线,你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财务命运。
—— 一位陪你面对风雨的律师朋友
分期贷款逾期短信是真的吗?突然收到催收消息,是诈骗还是真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正吃着饭、开着会,手机“叮”一声弹出一条短信——“您在xx平台的分期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