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招贷算网商逾期吗?知乎热议背后的法律真相
易招贷的性质:是网贷还是民间借贷? 易招贷的运营模式决定了它的法律属性,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简称"网贷新规"),如果易招贷是由持牌金融机构或合规网贷平台运营,那么它属于...
信用卡或网贷逾期几天后,手机突然开始疯狂弹消息——“再不还钱就去你家贴告示!”“马上上门抓人,后果自负!”“已上报征信,子女考公都受影响!”……一条比一条吓人,搞得人心神不宁,甚至不敢接陌生来电,这些短信真的合法吗?它们属于催收手段,还是已经涉嫌违法?今天我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件事。
在知乎上,类似“贷款逾期短信恐吓犯法吗?”的提问热度居高不下,不少网友留言说自己被各种威胁性短信吓得睡不着觉,有人甚至因此抑郁、辞职,但你知道吗?很多所谓的“专业催收”,其实早就踩了法律红线。
我们先说结论:如果催收信息含有侮辱、恐吓、虚假陈述或泄露隐私内容,那就不是简单的提醒,而是违法行为,你可以依法维权!
贷款逾期确实要承担责任,银行或正规金融机构有权通过合法方式提醒你还款,比如发个短信:“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逾期X天,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信用记录。”这是合理的。
但一旦变成:“明天就让你全家社会性死亡!”“已经派人蹲你孩子学校门口了!”这种话术,就已经超出“提醒”范畴,进入骚扰和恐吓领域。
更离谱的是,有些第三方催收公司为了施压,会故意编造不存在的事实,比如说“法院已立案”“警察马上来抓你”,实际上根本没走任何司法程序,这种行为不仅违反《民法典》,还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严重的甚至构成刑事犯罪。
原因很简单:部分网贷平台把催收外包给了第三方机构,而这些机构为了业绩,往往采取极端手段,他们知道大多数人不懂法、怕麻烦,只要被吓住开始还款,他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再加上一些短信是通过虚拟号码、境外服务器发送,追查起来难度大,导致违法成本低、猖獗程度高。
但这不代表你就只能忍气吞声!
2023年,江苏南京一位张先生因网贷逾期两个月未还,陆续收到百余条威胁短信,内容包括“爆通讯录”“到你单位楼下挂横幅”“让你女儿上不了学”,最严重的一条写着:“再不还钱,今晚就让你老婆‘出事’。”
张先生报警并保留全部证据,经警方调查,发送方为某金融科技公司的外包催收团队,法院最终认定该行为构成侵犯人格权和精神损害,判决该公司赔偿张先生精神抚慰金3万元,并公开道歉。
这个案子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法律保护每一个普通人免受非法催收的侵扰,哪怕你确实欠了钱。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明确禁止: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等方式频繁打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也要求:催收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等不当语言,不得捏造事实误导债务人。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也就是说,哪怕你是欠钱的一方,对方也不能用“心理战”把你逼疯。欠钱不还影响的是财产关系,而不是人格尊严的豁免权。
最后我想说的是: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恐惧中丧失判断力,面对催收,记住三个关键动作:
你要明白,合法的债务值得尊重,但非法的催收必须被制止,这个时代,不该让“暴力催收”躲在“你还钱天经地义”的道德外衣下肆意横行。
如果你也在经历类似的困扰,不妨去知乎搜一搜,你会发现——原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真正强大的,从来都不是那些张牙舞爪的威胁者,而是敢于拿起法律武器、守护自己尊严的普通人。
别让一条短信,毁掉你的生活节奏,你有权利安静地活着,哪怕正在还债。
贷款逾期收到恐吓短信?别慌!这可能已经违法了|知乎热议背后的法律真相,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信用卡或网贷逾期几天后,手机突然开始疯狂弹消息——“再不还钱就去你家贴告示!”“马上上门抓人,后果自负!”“已...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