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拖欠工资,打赢官司后如何申请强制执行?手把手教你!
哎,说起工地拖欠工资这事儿,真是让人窝火又无奈!辛辛苦苦在工地上流血流汗,就盼着发工资养家糊口,结果老板一拖再拖,简直是寒了咱们劳动者的心,那如果咱们通过劳动仲裁或者法院诉讼,拿到了胜诉的裁决书或者判...
被人欠钱不还,左催右催就是不见动静;租房被房东恶意扣押金,沟通无果;甚至上班被拖欠工资,公司还装傻充愣……心里憋屈得不行,一咬牙想“告他去!”可真要动手写起诉书的时候,却发现——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从哪下手。
别慌,今天我就用大白话,带你一步步拆解“起诉书怎么写”,这不是模板搬运,也不是AI生成的套话,而是我作为一名执业十几年的律师,结合真实办案经验,掏心窝子给你讲清楚:怎么把你的委屈、证据和诉求,变成法院看得懂、听得进、判得赢的法律文件。
很多人一上来就想写:“这人太坏了!骗了我三年感情还赖账!”情绪可以理解,但法院不看情绪,它只看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起诉书的核心任务是:用最清晰、最客观的方式,告诉法官“发生了什么”“谁该负责”“你要什么”。
一份合格的起诉书,通常包括五个部分:
当事人信息
原告是谁?身份证号、住址、电话写清楚;被告呢?尽量提供全名、身份证号(没有就写曾用名或出生年月)、住址,如果对方是公司,写明公司全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别小看这些细节,法院立案时卡住的,往往就是信息不全。
诉讼请求
这是整份起诉书的“终点站”,你想让法院判什么?
注意:请求要具体、可执行,不能说“赔我精神损失”,除非有明确依据(比如人身伤害),金额能算清就写清,不能写“大概几万”。
事实与理由
这是“讲故事”的部分,但必须讲得像新闻报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五要素齐全。
举个例子:
“2023年5月10日,被告张某以资金周转为由向原告借款人民币5万元,原告通过银行转账方式交付款项,双方约定于2023年8月10日前归还,未约定利息,借款到期后,原告多次催讨,被告至今未还。”
看见没?没有“他说会还的”“我一直相信他”,只有时间、行为、结果,如果有微信聊天记录、借条、录音等证据,这里不用贴,但在后面要列出来。
证据清单
单独列一页,写明每份证据的名称、来源、证明目的。
结尾格式
最后写上“此致 ××人民法院”,然后是“具状人:xxX”,日期,如果是手写签名,打印后记得签上名字。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老李是个装修师傅,给一家小餐馆干了三个月活,老板一直拖着2.8万工钱不给,老李没签合同,也没打收条,只有一张老板写的便条:“欠老李装修款贰万捌仟元,年底前结清。”落款是老板名字,没盖章。
很多人觉得这种“白条”没用,但老李拿着这张纸找到了我,我们整理了施工照片、邻居证言、微信催款记录,连同这张便条一起作为证据提交,在起诉书中,我把时间线捋得特别清楚:哪天开工、做了哪些项目、什么时候完工、什么时候对方写下欠条、之后如何催款。
法院最终支持了老李的全部诉求,为什么?因为起诉书把零散的事实串成了完整的逻辑链,证据之间形成了闭环,那张“白条”不再是孤证,而是整个证据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你看,哪怕你手里只有零碎材料,只要起诉书写得好,一样能把“理”变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一条: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
这些条文看着枯燥,但其实就是在告诉你:起诉书不是抒情散文,它是法律程序的“入场券”,写对了,门就开了;写偏了,可能连立案都过不了。
很多人怕打官司,觉得程序复杂、成本高、胜算低,但我想说,最难的一步,其实是拿起笔,把自己的遭遇写下来,起诉书不是文学创作,也不需要华丽辞藻,它只需要你做到三点:真实、清晰、有依据。
法院不会因为你哭得惨就判你赢,但一定会因为你的陈述有逻辑、证据有链条、诉求有法律支撑而支持你。
如果你实在不会写,可以先列个提纲:
然后一条条填进去,再调整语言,让它更正式一点,实在拿不准,找专业律师看看,花几百块咨询费,可能省下几千块诉讼风险。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你能表达的方式实现,写好起诉书,就是你为自己争取公平的第一步。
别让沉默成为习惯,一封写得明白的起诉书,就是打破不公的开始。
起诉书怎么写?手把手教你把理变成法,打赢官司第一步!,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被人欠钱不还,左催右催就是不见动静;租房被房东恶意扣押金,沟通无果;甚至上班被拖欠工资,公司还装傻充愣……心里...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