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高速公路被撞车主是否该负法律责任

一、人在高速公路被撞车主是否该负法律责任

人在高速公路被撞,车主是否负法律责任需依具体情况判断。

一般而言,高速公路禁止行人进入。若行人违反此规定擅自进入,自身存在重大过错。此时车主若正常行驶,无、等违规行为,通常承担较小或不承担法律责任。但依据公平原则,可能需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

然而,若车主存在违规行为,如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驾等,即便行人违规进入高速公路,车主也可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因为其违规行为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此外,若有证据证明车主故意碰撞行人,则需承担完全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责任,甚至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判定车主是否负法律责任,要综合考虑双方过错程度、是否存在违规行为等因素。具体责任划分需由交警部门根据现场勘查、调查取证等情况作出事故责任认定。

二、怎么认定需要什么证据才能立案

认定肇事逃逸需从主客观方面判断。主观上,行为人要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客观上,表现为在发生后,行为人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等逃避责任的行为。常见情形有明知事故发生直接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自认为无责任驾车离开、有酒驾等嫌疑报案后不候处理弃车离开又返回等。

立案所需证据包括:一是现场证据,如事故现场的刹车痕迹、车辆碰撞碎片等,可证明事故发生及肇事车辆情况;二是证言,现场目击证人对事故发生过程、肇事车辆特征、逃逸方向等的描述;三是监控视频,道路监控、周边店铺监控等记录的事故发生及车辆逃逸过程;四是车辆痕迹鉴定,比对事故现场与嫌疑车辆的痕迹,确认是否为肇事车辆;五是通讯记录,排查事发前后嫌疑人的通话、短信等记录,判断其是否有异常联络或逃避行为。公安机关收集到足够证据,认定存在肇事逃逸事实,达到立案标准的,就会予以立案。

三、肇事后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怎么甄别出来

甄别肇事后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可从以下方面判断:

第一,主观方面,看行为人是否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若行为人在事故发生后,为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认定、赔偿等法律责任而离开现场,可认定有主观故意。例如,事故发生后,未报警、未救助伤者,直接驾车或弃车逃离,明显是想逃避责任。

第二,客观行为,分析其离开现场的表现。包括是否在事故发生后未停留、未采取任何救助或报告措施,立即驶离;或者留下虚假信息后离开;又或者在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等。

第三,结合事发时情况。比如,是否存在酒驾、等可能让行为人害怕担责的情形。若存在此类情况,行为人离开现场,逃避法律追究的可能性较大。

第四,综合事后行为判断。若行为人在离开一段时间后又主动投案,但不能合理解释离开原因,仍可能认定为逃离事故现场。

总之,甄别该行为需综合考虑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等多方面因素,全面分析后准确判断。

以上是关于人在高速公路被撞车主是否该负法律责任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分享举报
重大交通事故的认定标准有时间
« 上一篇3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