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两次逾期,真的只是小事吗?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律师朋友,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看似微小却可能影响深远的问题——1年内逾期2次,很多人觉得,偶尔一两次逾期没什么大不了的,银行或金融机构也不会立刻找上门,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用一个真...
老张最近有点烦,本来以为信用卡晚还几天没啥大不了,银行最多扣点利息,谁知道今年连续三四次忘记还款后,突然收到银行的通知:“由于您近1年内多次逾期,我行将根据监管要求上报征信系统,并可能采取额度调整等措施。”
他一下子懵了——原来,“偶尔忘还”根本不是想象中那么轻松。
很多人像老张一样,总觉得一两次逾期不过是“技术性问题”,甚至误以为只要最后还上了就没事,但事实上,1年内多次逾期,无论金额大小,已经触发了银行风险管理的敏感神经,这不仅可能导致信用卡被降额、冻结,更关键的是,它会真实地反映在你的个人征信报告中,成为未来贷款、买房、甚至就业的“隐形地雷”。
2022年,一位上海用户因7个月内连续逾期6次(每次逾期不超过10天),申请房贷时被银行直接拒贷,尽管他事后全部还清并多次解释“只是忘记”,但征信报告上的“连三累六”(连续三个月逾期、累计六次逾期)已成为银行眼中的“高风险信号”。
即便他后来尝试申诉,征信机构仍依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认定逾期记录属实,无法撤销。
最终他不得不以更高利率通过某金融公司完成贷款,利息多付了十几万。
这类案例并不罕见,很多人直到需要贷款时才发现,曾经那些“微不足道”的逾期,早已悄悄筑起了信用的高墙。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这意味着一旦逾期被记录,你要带着它走过五年。
《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五十九条
发卡银行应当对持卡人的资信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并根据资信状况的变化调整其信用额度。
换句话说,银行有权因多次逾期调低甚至取消你的额度。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即使只是几百块未还,从法律上讲,你也已经构成违约。
作为律师,我经常强调:信用,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隐形资产。
很多人对待信用卡逾期仍停留在“欠债还钱”的朴素认知里,却忽略了其背后的信用机制设计。
银行和征信机构不像你的朋友,不会听你解释“只是太忙忘了”——它们只看数据、只看记录。
如果你已经发生了多次逾期,建议尽快:
信用是一条单行道,修复远比破坏难。
哪怕只有一次逾期,也请郑重对待。
你不是在还一笔钱,而是在经营你自己的未来。
提示:本文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及实务案例撰写,仅供参考,不构成正式法律意见,具体个案请咨询专业律师。
信用卡多次逾期,真的只是小事吗?,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老张最近有点烦,本来以为信用卡晚还几天没啥大不了,银行最多扣点利息,谁知道今年连续三四次忘记还款后,突然收到银...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