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逾期1年多,真的会被起诉吗?

金融债务4秒前1

那天下午,小陈在商场借了个充电宝,急着赶地铁,随手塞进包里,回家后,忙工作、赶项目,完全忘了这回事,直到一年后的某天,他突然收到一封律师函,说他那个充电宝逾期1年多未归还,要追究他的法律责任,小陈懵了——这不就几十块钱的东西吗?难道真的会被告上法庭?

这不是个小问题。
共享充电宝逾期不还,看似小事,却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风险,很多人觉得,“不就是个充电宝吗?大不了赔你钱。”但事实上,你逾期的可能不只是“一个充电宝”,而是一份租赁合同,从你扫码借用那一刻起,你就和平台成立了租赁合同关系,逾期1年多,在法律上可能被认定为“合同违约”,甚至涉嫌“侵占他人财物”。

充电宝逾期1年多,真的会被起诉吗?

很多人像小陈一样,最初只是无心之失,但因为拖延,问题越滚越大,平台通常会在逾期后按日扣费,有些甚至设置封顶金额——比如99元租金的充电宝,逾期费用可能高达几百甚至上千元,更严重的是,部分平台会将长期逾期用户列入信用黑名单,甚至通过法律途径追责。


以案说法:一个真实案例的警示

2022年,浙江某法院曾审理过一起案件,小李租用某品牌共享充电宝后,因工作繁忙忘记归还,逾期1年3个月,平台多次短信提醒无果,最终起诉至法院,小李在庭上辩称:“我以为扣完99元封顶费就结束了,没想到会被起诉。”

法官审理后认为,小李的行为已构成违约,须支付逾期费用(按合同约定每日2元累计)及平台方合理的追偿成本,小李被判赔偿平台共计800余元,并承担案件受理费,法官在判决书中特别强调:“消费者在享受共享经济便利的同时,也应履行按时归还租赁物的义务,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一案例说明,哪怕金额小,平台仍可能通过法律手段维权,而用户一旦败诉,不仅要承担经济赔偿,还可能留下司法记录,影响个人信用。


法条链接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条
    “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承租人未按约定返还租赁物,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3.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虽慎用但需注意)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可能涉嫌侵占罪,虽然充电宝价值一般达不到“数额较大”,但若用户明知逾期却故意不还,平台仍可能以此施压。


共享充电宝虽小,但法律意义不轻。
作为一名律师,我建议你:

  • 及时归还:哪怕逾期,立刻归还是最简单有效的解决方式;
  • 主动沟通:若收到催收通知,主动联系平台协商处理,避免费用累积;
  • 重视信用:共享经济时代,你的信用记录远比几十块钱重要。

法律从不因“事小”而忽略公平。
别忘了,那句“扫码即合同”不是玩笑——它背后是一整套法律规则在支撑。

充电宝逾期1年多,真的会被起诉吗?,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营业税到底怎么算?搞懂这些关键点,企业省心又省钱!
« 上一篇1分钟前
×
18
2025 09

充电宝逾期1年多,真的会被起诉吗?

那天下午,小陈在商场借了个充电宝,急着赶地铁,随手塞进包里,回家后,忙工作、赶项目,完全忘了这回事,直到一年后...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